“新高考”放榜日,东莞优秀考生的这些学习经验值得借鉴!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1-06-26 09:44

6月25日上午11点,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历史本科线为448分,物理本科线为432分。这是广东“新高考”(3+1+2模式)首年,东莞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放榜当日,南都记者采访了部分成绩优异考生,请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

微信图片_20210625210653.jpg

袁佳鑫:“新高考给了我更多的选择”

25日中午11点,当手机收到自己的高考成绩时,东莞东华高中考生袁佳鑫有些小激动,但他认为也在意料之中。袁佳鑫的选考科目为历史、政治、生物,“我更擅长历史一些,生物又是我比较喜欢的学科,所以我觉得新高考给了我更多的选择。”

袁佳鑫觉得,平时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上课我会专注地去听老师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并且会认真做笔记,方便我课后复习。”其次是重视基础,反复背诵基础支持,在做题的时候就能很快地完成基础部分,在难一点的题目上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应对,所以考试的时候也能相对从容一些。”对于刷题,袁佳鑫说他是那种反思总结类型的学生。他平时做题只完成学校发的作业和试卷,不会再去自己补充题目做。“但我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一些整理方面的工作,总结和反思,包括对于做题的一些方法,然后还有一些技巧。”

在父母的引导下,从幼儿园起,袁佳鑫就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学习比较有帮助,“选择书目,既不要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也不要就是为了学习去读一些你觉得很枯燥无味的那种书 。我觉得从学习和兴趣两个维度衡量去选择书目是最合适的。”

在谈及学习和娱乐的关系时,袁佳鑫觉得最重要的是找到学习和娱乐两者之间的平衡,而不是完全舍弃掉娱乐。

微信图片_20210625210919.png

唐雨婷:“父母强调快乐学习,但我有我的目标”

“高考成绩是我进入高三以来考得最好的一次!”25日上午11点,东华高中考生唐雨婷得知自己的分数后,感到非常惊讶。回顾高三的学习以及高考,唐雨婷说心态很重要。“高三上学期心态不怎么好,成绩也不稳定。于是我就找老师、父母、同学倾诉聊天,他们给了我很大帮助。”经过调整后,高三下学期,唐雨婷放平心态,成绩也稳定了。

唐雨婷认为,学习上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就行了,除了在闲暇时间翻一下错题集外,备考阶段也没有额外去做些什么。另外,平时要做好细化,她给自己准备了计划本,每天定好计划并认真落实。把每天该做的任务完成了,情绪也会很稳定,日积月累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在学习这件事上,我父母是很开明的。他们最看重的是我的学习态度,在成绩上反而没有什么要求,一直强调要快乐学习。我高三周末回家,老爸都把我手机称充满电,让我玩手机放松下。不过我自己有自己的目标,对自己有要求。”

唐雨婷身高1米75,但她却说自己的体育并不是很好。平时的兴趣爱好就是弹钢琴,看书,看电影。这些活动都能让她放松。

微信图片_20210625210703.jpg

廖廷钰:“高三备考学习回归课本”

“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稳定,我父母和我自己都觉得这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东华考生廖廷钰说,在整个高三备考过程当中,廖廷钰觉得最重要的是回归课本。“课本是所有高考题的来源,吃透了课本,才能够应对高考的万般变化。”

此外,廖廷钰认为对错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也非常重要,“所有错题,改过之后,一定要搞清楚当时为什么会犯错,是知识点没掌握好,还是状态不好,还是粗心大意,这些都是要注意的地方。”廖廷钰心仪的学校和专业是北京大学的数学专业。他说他对数学很有兴趣,喜欢这种探索未知的感觉,希望能够在数学领域做出一番成绩。

平常在学校,廖廷钰会通过打球等体育锻炼来放松自己,而到了家中,他还会忙中偷闲打几盘游戏。“人像是一个橡皮筋,不能一直绷着,而是要适当放松自己,有紧有松,才会有好状态。高考没有想象中的可怕,要相信自己”

微信图片_20210625211507.jpg黎兆航:“运动和聊天都是很好的减压方式”

黎兆航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从老家汕头来到东莞,就读于光明小学,一路升至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不断进步,遇强则强。今年高考,黎兆航的选考科目是物理+化学+生物,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

黎兆航说,高一、高二时,他觉得刷题没太大用处。但到了高三,不得不刷题了。他觉得多做题的确有用,但最关键的是要把每道题都要弄明白,不能做过就算了。我喜欢提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搞不明白的就去找老师,一定要明白为止。”学习之余,黎兆航喜欢打乒乓球。虽然高三学习时间紧,没什么时候打球,但他还有另外的减压方式——找同学聊天。

黎兆航的母亲说,孩子的学习基本上不用怎么操心。“他一直都很自律,周末回家我们就是让他吃好睡好,感受家庭的温暖。另外他是个‘吃货’,在校期间,我每个星期都会给他送一两次爱心餐,有好吃的他就很开心。”

目前,黎兆航报名了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的考试。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黎兆航充满期待,他的目标就是清华大学,科学家是黎兆航心中的偶像,“希望以后能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成果,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能量。”

采写:南都记者 韩成良

摄影:南都记者 刘媚

编辑:韩成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