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青年说 | 港科大博士:选择航天缘自儿时的北京之行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1-06-27 16:05

IMG_0595.JPG

“有梦想很重要,但付诸实践更重要。”今年24岁,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机械专业的博士张益健,从事应用于建筑、飞机结构、地震波检测的震动传感器研究。今年是他读博的第二年。

大概还在张益健小学的时候,一次新闻直播,他看到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上杨利伟的身影。“那是我第一次了解航天。”儿时的经历带给了他对未知的无限想象。这个香港本地青年,从大学开始真正走向梦想中的航天科研工作,“有心,肯努力,有梦想,都可以为国家科研出一份力。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WechatIMG843.jpeg

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专业博士生张益健,主要从事应用于建筑、飞机结构、地震波检测的震动传感器研究。

儿时去北京看到“东方红”,回香港后选择航天研究

“大概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还在上小学,学校组织一起去北京!”在北京,张益健初次见到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1:1模型,这也让张益健心中航天梦的嫩芽悄然成长。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后,一次重要的机会,使得张益健与航天科研事业再续前缘。

“本科入学时,本来应该读的机械工程,然后学校开设了航空和航天工程的学习学位,我突然感觉,这里有了一条路航天科研路可以走!”

谈及大学时如何开启与航天工程研究的篇章,张益健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那一个。“当时,有一位在美国毕业的博士来到港科大,给在校的本科生提供了一些研究机会。”

张益健很感激这位老师,让他真正了解、接触到航天工程并开始着手实践,自此,对他而言,航天工程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了,儿时真正走到了他的身边。

“读本科时我刚好上了我的导师的课,发现他以前在国外参与研究行星地震传感器,我很感兴趣,于是就跟着导师一起做了,这也就成为了我现在的研究内容。”

张益健感慨,在香港科技大学读书时的教授与老师,不仅成为了他科研路上的良师益友,更是他航天工程梦想的引路人,带着张益健一步一步向着梦想走去。

太空站的建成,给了航天工程科研人员很好的机会

“‘神舟12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代表着我们迈出了载人航天事业的一大步!”谈及对国家航天事业的展望,张益健滔滔不绝。

“我们在太空站上,可以做许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微重力的实验,还可以针对航天员在太空的行动、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研究,同时还可以针对太空科技设备进行应用、监测。在张益健看来,如今现阶段的研究,也将是未来深空探测的重要奠基。

“太空站的建成,给了广大航天工程科研人员一个很好机会。一些实验设备可以安装在太空站上,例如接收宇宙射线的设备等,对于未来展开宇宙研究也非常有帮助。”张益健直言。

香港航天事业发展空间广阔,创造环境很重要

“我在大学里,遇到很多对航天这方面感兴趣的人。慢慢感受到,香港的科研能力很不错,工程能力也很好,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对香港的航天事业发展,张益健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航天工程需要较多投入,科研项目需要很多团队一起协作,整个运作系统比较繁杂,所以未来也期待能发动更多科研人员,一起从事更大项目的研究。”

“很多人有航天工程研究的梦想,但同时也渴望更多实践的机会。”张益健看来,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学生工程设计竞赛,征集工程项目,为研究者多多提供实践机会,培养航天工业人才。“作为参赛选手,那就需要考虑工程预算、任务周期等因素,这就是非常真实的工程设计了。”

这个香港本地青年,带着儿时的航天梦,如今真正走向梦想中的航天科研工作,“有心,肯努力,有梦想,都可以为国家科研出一份力。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航天青年名片

姓名:张益健

年龄:24岁

所在院校: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在读)

统筹:王海军 王卫国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董晓妍 实习生马欣瑞 通讯员李永宁 黄茜 卢梦舟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董晓妍,游曼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时代精神耀香江

5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