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华侨子女江旭:在抗疫一线帮助他人,就是爱国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资讯
原创2021-06-28 10:37

微信图片_20210628101240.jpg

蓝天白云下成片的绿意是南方独有的风景,终年灿烂温暖的阳光洒遍大街小巷,照亮城市中每一个人的脸庞。一抹夺目的红色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人们提供着如春风般温和的服务和帮助,他们是“志愿者之城”里的志愿者们。散布在各个街道的“U站”是志愿者们的阵地,将其作为圆心向外辐射,传递关怀与爱心。

1989年,以19名志愿者开通青少年服务热线电话为起点,诞生了内地第一个法人志愿者组织,即深圳市义工联。“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口号的下半句逐渐深入人心——“来了就做志愿者”。现在的深圳义工有208万注册志愿者,他们深入这座城市,参与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当中,环境治理、关爱弱势群体、讲解科普、秩序维护……处处都有那一抹红,在疫情告急时刻,他们从未迟到、从不缺席。

志愿者江旭今年只有19岁,在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他曾报名参加援汉义工队,但因年纪太小而被拒绝。想要帮助他人的想法一直留在江旭心中,深圳“521”疫情后,他第一时间参与到了宝安区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工作当中,只要哪里有需要,他便毫不犹豫地前往支援。按平日里的情况,江旭的手机一天需要充两次电,在抗疫一线忙起来连喝口水的空闲都没有,更别提看手机,一天工作结束他还能剩下40%电量。

江旭是华侨子女,曾跟随着父母在非洲度过6年寒暑假,亲眼目睹过货物被偷盗、车辆被偷卖、商店被砸抢,“远远看着是一整只羊,但突然哗啦一下,所有苍蝇都飞了起来,那是一只死了的却被覆满苍蝇的羊。”在海外的特殊经历让江旭对祖国的爱更加深沉,总是想要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在这段时间的抗疫工作中,让江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聋哑外卖小哥,为了保证他顺利接种,江旭口手并用、全程陪伴着他。“幸好没有错过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江旭说,“假如没办法实现特别宏大的梦想,那就随手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在抗疫一线帮助他人,这就是爱国了。”

每一个来到深圳打拼的年轻人,都有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在这条路上来自他人的关怀是最动人的温暖。志愿者们通过关怀他人来传递温度,通过散播关爱来获得尊重,而接收到关怀和关爱的我们,又将其传递出去。正是在这样的交往当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我们渐渐学会去理解、去尊重,去看见他人,也看见自己。

采写:南都记者 蒋津津

撰文:袁冰清

编辑:李晓慧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撕掉刻板标签展现奋斗本色! “后浪”报到深圳战疫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李晓慧5497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