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眼查显示,6月25日,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于2016年11月申请的一项名为“一种婚恋对象推荐方法及装置”的专利通过了审批,公告号为CN108073659B。
专利摘要显示,此专利拟提供一种婚恋对象推荐方法及装置。系统首先根据目标用户对婚恋对象的基本要求条件筛选得出候选婚恋对象,然后获取目标用户及各候选婚恋对象的信用分,再根据双方信用分进行匹配,并以该匹配度为标准确定用户推送页面的排序结果,以此提高目标用户找到心仪对象的概率。
图:天眼查专利基本信息页面
“这是要加大收集资料的力度啊”“收集的个人信息派上用场了,真能卖钱,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如果腾讯推荐了一个骗子,那腾讯是不是有责任”此消息一出便引发热议,部分网友表示了对隐私安全的担忧。南都记者随后联系了腾讯方面的工作人员,但对方表示不便回应。
图:天眼查专利基本信息页面
事实上,腾讯并非首个申请婚恋对象推荐方法及装置专利的企业。记者梳理发现,自2014年到如今,已有数十家公司申请了类似功能的专利。这些企业提供的婚恋交友匹配方法及装置都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采集用户多种行为数据扩充信息维度,优化推送排序机制;同时,它们又在技术的应用配置完善程度上有所区分,部分企业还对服务器、用户端以及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等进行了细化。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11月,南京掌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种婚恋对象匹配方法及装置”专利授权;2019年7月,天津神笔马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种基于婚恋匹配度搜索的社交系统”专利授权;2018年12月,深圳市珍爱捷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请“婚恋交友推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专利授权。
值得注意的是,婚恋系统精准匹配婚恋对象的机制是什么?该专利投入使用是否会侵犯用户隐私?要防止用户隐私被侵犯,用户和平台方又应该怎么做?
今年3月,国家四部门联发《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了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其中“婚恋相亲类”的基本功能服务为“婚恋相亲”,必要个人信息包括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婚恋相亲人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
经北京汉华飞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彭根介绍,这个专利原理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算法。它能根据信用分、属性、认可度等为用户计算匹配度,然后以用户的操作留存、整体数据为依据进行精准推送,用户找到心仪对象的概率与系统提供的数据准确度密切相关。
谈及网友对隐私被侵犯的担忧,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院长傅蔚冈坦言,此专利未必会侵犯隐私。“用户希望平台能为其提供婚恋交友服务,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向平台提供个人信息,至于后续的存储以及是否向第三方提供则是另一个问题了。在中国‘实名注册’的背景下,收集后的个人信息如何保护是所有应用都面临的挑战。”
“通过软件、硬件或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以获取专利保护,是ICT(即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的一种常见做法。”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中消协律师胡钢认为,这种法定的专利保护有利于企业建立相关经营壁垒或进行自我保护,同时也能够给竞争对手压力。
“我们鼓励包括申请发明专利在内的创新举动来驱动产业,但要坚决反对隐私驱动型服务,过度的隐私驱动只会对普通人造成伤害。”胡钢直言,“该专利涉及个人信息与隐私相关产业,必须守住法律底线,牢牢做到‘合法正当必要’六个字。既要肯定通过专利这种合法方式解决问题,更应鼓励企业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的‘硬核创新’。”
采写:实习生 樊文扬 南都记者 孙朝
编辑:蒋琳
编辑: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