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证书” 广东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取得新成效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1-07-05 16:48

南都讯 记者程小妹 广东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取得新成效。7月5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广东省交通城建技师学院召开全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广东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达5.5万人次。

205B8B13-E263-4FA2-9FAF-E8070AE3F63D-37662-0000066EAD7F3B98.jpg

会议现场

近年来,我国在分步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建立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由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和用人单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这也意味着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由政府认定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要接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与检验。

在这场技能人才评价制度重构性变革中,广东以产业为导向,分类实施,紧紧围绕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通过融合发展,推动行业、企业、院校等广泛参与,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打造成为广东的“产业证书”。

省市联动配合

企业院校社会培训评价组织 三位一体

据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杨红山介绍,广东已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动员部署各地、各部门推进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建立起省市联动配合、“企业—院校—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企业方面,充分发挥企业用人主体作用,企业可自主确定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设置职业技能岗位等级,自主运用评价方法,自主开发制定企业评价规范。鼓励企业对技能岗位员工实行定级评价,对员工技能提升实行晋级评价,丰富企业技能评价方法。

技工院校方面,以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为纽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开发、统一服务”的原则,推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评价资源,目前已完成99个职业工种试题资源开发,覆盖全省技工院校98%以上的专业。目前全省已备案技工院校137家,职业院校26家,约有7万院校学生参加认定。

pic_786436

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则以产业代表性、评价专业性、行业权威性为导向,通过人才培养能力、评价能力、就业服务能力、质量内控能力、品牌建设能力考察,遴选一批代表性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省级重点民办培训机构等开展第三方评价。

由‘懂行’的社会组织参与到评价体系的建构中,是和国际接轨的创新性举措。”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奕华告诉南都记者,2020年省机械工程学会作为首批确定的6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机构之一,面向全省开展机器人运维和铣床数控加工中心2个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共完成160人的等级认定。

刘奕华认为,具有专业水平的社会组织参与到技能等级评定中,有利于进一步打通职称评审和技能等级认定,让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也更能考虑产业实际需求。

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培训经理李鸿朝也说道,企业是用人主体,更加了解选人用人实际,向企业等用人单位放权,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自主性。“我们不仅能放手去评定,还能将证书的效力体现在员工的绩效或补贴上,增强员工荣誉感和幸福感。”

政策基本成熟

全省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达5.5万人次

人才评价既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也是技能人才配置的“定位器”,更是统一和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度量衡”。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是技能人才工作的重大变革,有利于构建以产业为导向,用人主体、人才培养主体、评价主体融合发展的技能生态。

据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杨红山介绍,目前省人社厅大力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工作文件和业务指引已经制定出台,政策已基本成熟,至今年6月底,全省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达5.5万人次。

下一步将大力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比如对不同类型企业分类指导,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需求,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开发技能标准或评价规范,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评价体系,减少评价对企业生产或服务的影响,简化获证人员兑现政策待遇的流程。

6BDB7E00-B45F-4ED2-B8C5-7C707555DC8D-37662-0000066E96E80AB3.JPG

会议还发布了广东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建设成果

同时,全省技工院校要坚持“双证书制度”,抓住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建立的契机,通过与行业产业的广泛共建共评,带动技工教育进一步实现产教融合发展。并且,扩大社会培训评价机构评价规模,各地人社部门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快培育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推荐一批具有“产业代表性、评价专业性、行业权威性”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

杨红山还表示,广东将紧密结合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双百培训计划等,大力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提质扩面,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评价规模,形成产业技能生态,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编辑:程小妹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