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兰:"双碳"目标提出后能感受到技术和资金力量迅速加大

南方都市报APP • 粤港澳大湾区
原创2021-07-06 09:14

13.jpg

“我做这一行较早,已有十几年。‘双碳’目标提出后,我们能感受到,各方的技术力量和资金投入都在迅速加大。”近日,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教授、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曾雪兰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

随着全省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首批试点项目陆续完成验收,广东计划进一步创新试点示范,深化近零碳排放试点示范,开展省级碳中和试点示范工作。曾雪兰认为,广东可结合前期的示范建设成果,将减碳技术、举措、机制进行更有效的联动整合,以形成政策合力和集成效应

南都:广东率先实施近零碳排放工程建设,对国家级低碳试点建设有何意义?

曾雪兰:从“十二五”时期开始,广东就从各方面开展低碳试点工作,形成了多层次低碳试点示范体系。国家提出“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我们将其理解为低碳试点的“升级”。原来所谓的“低碳试点”,即从“不低碳”变成“相对低碳”,就算是一个“试点”。而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要朝着碳排放接近于零的目标,从不同层面开展工作,尤其在低碳技术应用方面要求更高。

广东是首个出台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和建设指南的省份,无论从管理机制还是实施方案、技术指南方面,我们在全国都是先试先行。

实施这项工程是对当时广东低碳试点工作的整合提升,有利于低碳技术研究成果的集成推广,为广东实现更高层次的“零碳”发展目标探索路径、创新示范和积累经验。

南都:目前,广东推广近零碳排放示范例工程建设还存在什么门槛?

曾雪兰:就拿企业来说,目前从广东现有的能源结构和技术水平上看,要让企业完全实现近零碳排放并不容易,其中还有成本问题。

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广东的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禀赋偏弱。目前,水资源开发已到达极限,陆上风电的开发程度也较高,比较有潜力的就是海上风电。如此,要让企业以使用可再生能源为主,并不现实。

除了能源结构之外,唯一的末端治理手段就是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即人为将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目前从技术和成本上看,要大规模推广也不现实。

因此,广东要继续在减碳举措与技术上再下功夫。

南都:广东要向近零碳排放与碳中和试点示范迈进,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曾雪兰: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属于工程项目类,更侧重于减碳技术、举措、机制的具体探索,而近零碳排放与碳中和试点示范则是一种试点示范,就要求在一定的空间尺度内结合前期的示范建设成果,将减碳技术、举措、机制进行更有效的联动整合,产生集成效应。

可以这么说,低碳试点示范、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近零碳排放与碳中和试点示范,相当于1.0、2.0、3.0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编辑:黄海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东达“峰”行动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