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芭蕾舞团年度力作《旗帜》热血而来,带来新创作思考!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07-08 10:40

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广州具有着浓厚的革命文化,走出了一批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百年风雷激荡的红色记忆和革命精神,如今仍在这座英雄之城的热土上代代传承,历久弥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日前,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芭蕾舞团倾力打造的原创芭蕾舞剧——《旗帜》,在广州大剧院首次公演。

据悉,这是该剧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举办的“百年辉煌”——广州市庆祝建党100周年百场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巡演,以及“2021广州艺术季”开幕式中,作为优秀舞台艺术精品展开的首轮演出。舞台上,演员真情流露,舞台下,观众感动落泪。

芭蕾舞剧《旗帜》以1927年广州起义为蓝本,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融为一体,以芭蕾的舞蹈语汇抒发炙热的革命情怀,运用时空交错穿插的叙述手法,赋予历史新的艺术想象,传递出对未来的向往。剧中先烈们的亲情、友情、爱情内化于为国家和人民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精神力量如同历史之镜,照见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走过的苦难辉煌,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人性之美。

WechatIMG2649.jpeg

WechatIMG2650.jpeg

剧照

《旗帜》突破了芭蕾惯有的表达方式,对舞蹈语汇、舞台呈现等多方面做出大胆尝试。在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不同形态的舞段编排上匠心独具,尤其是“女子伞舞”段落,运用了现代舞的创作思维,融入了中国古典舞元素中“力”和“气息”,突破了以古典芭蕾为基础的演员们的身体局限,展现出中国古典的韵律美,让江南女子的人物形象更鲜活,提高作品的美感。而张总指挥与妻子的双人舞则在多义性和延展性上扩充人物的色彩,呈现真实的人物、质朴的身体、浪漫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

据悉,芭蕾舞剧《旗帜》的主创团队集结业内知名主创班底,横跨文学创作、音乐制作、舞美灯光、服装造型等多个行业的顶尖人士。由广州芭蕾舞团团长邹罡担任《旗帜》的艺术总监、总导演,还特邀原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教授担任编剧,著名舞蹈编导、国家一级导演王舸执导。此外,云集了打造出多部“文华大奖”高峰之作的青年作曲家杨帆、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秦立运、国家一级灯光设计师任冬生、服装设计师崔晓东、造型设计师贾雷、声音设计师刘奕,以及范雷、柳雯、丁然等舞蹈编创优秀人才。

舞剧给中国芭蕾舞剧带来新的创作思考

广州芭蕾舞团这部年度力作,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台前幕后又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南都记者采访了邹罡。

记者:《旗帜》创作的初衷?

邹罡:广州起义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起义之一,又在广东本土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我们在选材的时候特别重视从历史事件出发,来表达现代人对革命英雄主义的崇敬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记者:这次舞剧跟往常的舞剧有什么不一样吗?

邹罡:从创作思维上来说,我们想借鉴一些现当代舞蹈的创作舞蹈环境和舞蹈元素,尤其是在当代舞和中国舞的元素的选材上,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在古典芭蕾舞的语汇上,结合了中国舞的舞蹈语汇和动力韵律,创作出一种新型的芭蕾舞的表演形式。

记者: 舞团大部分都是00后的年轻人,怎么去让他们更贴近历史人物,去理解故事?

邹罡:舞团主要演员的平均年龄是二三十岁,群舞演员基本上都是我们的年轻一代,大概16岁到20岁之间。我们在选材之初,就让这些演员与博物馆的馆员直接交流。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进行田野调查,包括党史学习,历史资料的搜集。我们也鼓励他们通过一些影视作品,包括文学作品,去体会英雄人物的内心,让这些年轻人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能够在舞台上塑造更完美的英雄形象。

记者:这部剧的创作在业界的反响如何?

邹罡:在创作这一部舞剧的时候,选择了国内顶级的创作团队,包括我们的编导、作曲、舞美、灯光设计、音响设计、服装设计都是曾经获得过文华大奖的创作团队。所以我们相信这部舞剧的推出能够在我们广州芭蕾舞剧乃至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历史上能够奠定一定的历史地位,同时也带来一种新的创作思维的思考。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苏芷莹  通讯员鲁娃

编辑:许晓蕾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