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国内新能源市场销量“十连冠”,转眼间,竟然面临推倒重来的艰难时刻。
自从政策红利消退,对公低端市场失守,经历一年多的低谷徘徊后,北汽蓝谷将高端转型视为自救的“华山一条路”。然而,从上海车展“绑定”华为的智能汽车高端产品惊艳亮相,一度引发资本市场看涨,持续股价飙升后,却重新恢复沉寂。极狐品牌这半年以来的表现,被认为与期望值相差太远。留给极狐试验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加上企业内部高层频频更换,员工被半数裁员,内忧外患之下,北汽蓝谷要通过极狐向高端转型之路,也变得愈加遥远。
曾经的新能源车销冠 如今仅月销千辆
曾经的新能源车国内销冠,如今销量已经不堪再提。北汽蓝谷目前这种反差,确实有些大。
北汽蓝谷最近一次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5月份销量1197辆,和疫情刚刚得到控制的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43.16%。今年1-5月累计销量为5374辆,同比下降54.04%。
北汽蓝谷在财报中,将公司的低迷销量,归咎于疫情影响。众所周知,北汽蓝谷持续多年的销冠地位,与他们全力投入B端市场并享受到其红利有关。疫情影响下,以网约车及出租车为代表的新能源对公业务严重萎缩,而针对C端市场的产品缺乏竞争力,使该企业受到的影响远远高于其他企业。经历一年疫情期之后,眼看其他品牌都基本上恢复元气,并迅速反弹。北汽蓝谷却仍然深陷泥潭,回天乏力。
销量的下滑,无疑对业绩表现带来直接影响。2020年北汽蓝谷营业收入为52.72亿元,同比下滑77.65%;净亏损为64.82亿元,去年同期净盈利0.92亿元。2021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8.30亿元,同比下滑50.19%;净亏损8.54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4.31亿元。
低端失守,高端转型之路并不平坦
既然低端市场彻底失守,北汽蓝谷开始谋求转型自救,向高端市场大举发力。
早在两年前的上海车展前夕,北汽蓝谷就已经正式宣布高端品牌ARCFOX的使命。直至去年北京车展前,搭载了华为智能网联、智能电动解决方案的ARCFOX αT首次亮相,并公布了25万-33万元的预售价格。同时,ARCFOX品牌中文名“极狐”也公告天下。用万众期待一词来形容极狐,并不为过,北汽蓝谷试图借此高端品牌扭转颓势。
今年4月17日,极狐推出了旗下第二款量产车阿尔法S,同时推出阿尔法S华为HI版。阿尔法S华为HI版采用了华为三颗激光雷达搭载方案,配备算力可达400Tops的华为芯片,具备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能力。该车以超强的自动驾驶能力,迅速赢得业界好评。但有分析人士指出,以目前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情况来看,它技术还是离人们实际应用远了一点。至少,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大面积应用。
据极狐汽车一名高层人士介绍,阿尔法S华为HI的订单已经破千。在北汽蓝谷看来,随着北京新一批新能源指标于5月底正式下放。他们要抓住这次重大机会,争取在6-8月会成为极狐品牌的爆发期。只不过,对比一下同样有华为“烙印”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对方不仅得到余承东亲自站台带货,甚至还获得直接在华为零售店销售特权,两周内就已经突破6000张订单。同为深度绑定华为,两者的境遇迥然不同。
就在上半年即将结束之际,极狐汽车宣布与华夏出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向对方交付1000台车辆,面向包括飞机头等舱、公务舱“两舱”用户在内的高净值人群,提供高端定制化出行服务,首批覆盖全国17座城市。据了解,华夏出行作为同为北汽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北汽集团持有华夏出行股份为80%。人们不禁质疑,这种靠集团“内部消化”以拉动销量的模式,以及重新面向B端业务的规模拓展,依稀就是重复着当年北汽新能源走过的老路,其可持续性到底能有多久?
即使是“抱上”华为大腿之后,北汽蓝谷销量上仍然没有出彩表现,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亮点,也就是股价也曾一路高歌。尤其是4月份与华为合作开发的首款量产车型“阿尔法S HI版”正式发布后,北汽蓝谷股价一度从8.51元/股涨至5月20日的最高点19.87元/股,累计涨幅近130%。但是,华为概念带来的“虚火”过后,北汽蓝谷在资本市场重归沉寂,股价持续下跌。截至记者发稿时,北汽蓝谷股价报13.06元。
南都记者了解到,针对极狐品牌的高端车型,北汽蓝谷也有自己的规划。比如,单独建立的用户运营中心组织体系、加快直营与分销相结合的市场渠道布局和开发。在北汽蓝谷发布的公告中称,极狐汽车与广汇汽车服务集团股份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ARCFOX极狐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提供高效和优质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体验。按照预期目标,双方力争在2021年全年合作城市扩大至20个。
除了与广汇战略牵手,2021年,北汽蓝谷还依托商场店+交付中心+魔方店的组合形式,欲打造创新用户体验。到今年6月底,北汽蓝谷会有60家店投入运营,覆盖国内22个城市。到今年底,计划占整体电动车市场销量94%的40个城市内,将有100家店运营。明年,极狐品牌预计将累计开设150家门店,全力为极狐已上市车型和未来上市车型开发拓展销售渠道。极狐汽车副总裁王秋凤称,该品牌将会保持每年1-2款全新车型的节奏,2023年底前,会形成一个覆盖从A+到B的四大产品系列的谱系。
高层频频更换 “大裁员”风波又起
极狐向上突围之路本来已经困难重重,企业管理层频频发生人事变更,甚至今年掀起了一波大裁员。在人们看来,使极狐的发展前景更添艰险。
近日,有北汽集团旗下的北京汽车内部员工匿名举报北京汽车蓝谷营销服务有限公司存在“违法裁员”行为。据透露,一年前北京汽车蓝谷营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员工人数有915人,现在已经剩下500多人。
对此,北汽蓝谷营销公司管理层解释,由于“近两年的效益太差”,这是企业员工的自然流动。无可否认,像北汽蓝谷这种面临销量大跌利润暴跌困境的企业,员工的生存状况难免会和公司辉煌时期有天壤之别。多板块的人员结构严重“冗余”,也是实情。处于要重建的企业来说,除了“裁员降薪”别无选择。但根据许多员工称,企业使用的众多裁员降薪手段已经违反相关规定,他们要为自己维权到底。这无疑又给企业增添了一个需要解决的“内患”难题:如果不能给大多数员工较为合理的补偿方案,双方就只能对簿公堂,一直消耗下去。
早在大裁员风波发生前,北汽蓝谷管理层也频频变动。自2019年经营多年的掌门人郑刚离任,至今两年半已经四度易帅。如今,软件开发工程师出身的代康伟被推向了台前。作为一家已经输不起的车企,领导层还频繁变动,更容易让员工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从马仿列接任总经理职位仅一年半就离职,到刘宇接任半年也提出辞呈,现在北汽蓝谷将厚望寄托在代康伟这位技术型人才肩上。
北汽蓝谷要凭极狐自救有多难?业界人士认为,按照企业现在的生存状态来看,扭转局面的难度较大。
南都记者 梁罗喆
编辑: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