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一场高规格会议在吉林长春召开。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吉林省长韩俊等11位吉林省党政领导参会,除地方大员外,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发改委内设8个司局相关负责人亦莅临现场,会场坐满了上百位来自各界政商、外企代表,仅参会名单即达25页之多。
会议主题简单明了:融入新发展格局,共谱东北振兴新篇章。政商汇聚一堂面对面释疑解惑洽谈合作,景俊海在会上称:此次会议对于推进东北振兴而言,将载入史册。
(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第四站走进吉林长春)
为重振东北谋篇布局
吉林长春,是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建立“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议机制”以来走进的第四站。圆桌会议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司主办,国际合作中心承办,旨在组织企业实地考察,释疑解惑,推动美在华企业深度参与中国建设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融入新发展格局,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圆桌会前三站为北京、上海和苏州。与选取政商中心或南方沿海发达城市推动与外企深入合作不同,圆桌会下半年举办首站选在了吉林长春。
为何选长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圆桌会上说:“国家发改委不能只往南看,还要往北走。”
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之下,“往北走”无疑体现了国家高层对东北发展的高度重视。作为新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一度工业规模占据中国90%以上,这里曾出产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辆战斗机、第一艘国产航母,至今,东北仍是中国最核心的重工业基地。然而在国内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全国各大省份你追我赶之下,近年来东北发展稍显滞后,经济结构亟待转型,人才外流颇为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六次至东北调研,其中三次抵达吉林。去年7月,习近平到吉林时明确表示,是带着“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东北振兴发展”的问题而来,要为谋划下一个五年发展进行调研。
新出炉的“十四五”规划明确将东北振兴列为区域发展的四大板块之一,国家发改委后牵头制定《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推动东北振兴的工作要点,宁吉喆透露,目前国家层面已接连针对东北振兴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
上个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吉林松原、长春考察,再次强调推进改革开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一个月后,国家发改委组织百余位在华美企代表走进吉林,为实现东北振兴谋篇布局。
火车跑得快,还要车头带。作为东北振兴的排头兵,吉林省近年来表现颇为亮眼。去年吉林GDP增长2.4%,在东北区域大幅领先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列全国第四,工业增加值排全国第二,今年一季度省财政收入为全国第七。
此外,吉林持续在汽车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食品加工业等领域发力,均实现或亟待突破千亿产值,而作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源地之一,国内最大的疫苗和基因药物生产基地,吉林的医药行业更早已突破千亿大关。随着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落成,长春临空经济开发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相继落地,吉林在省内“十四五”规划中,布局长春经济圈带动周边8个地市州协同发展,另规划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长辽梅通白敦医药健康产业走廊,系列布局更为吉林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正如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会上所言:吉林正处于历史上升期,产业增值期、发展提速期、振兴黄金期。
(景俊海在会上发言)
让投资源源不断的越过山海关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55家美在华商会、企业的102位代表走进吉林,不仅有国家层面的战略考虑,同时也离不开地方层面的机遇把握。
察时局关注到,与北京、上海、苏州等地举行圆桌会不同,吉林这场会议,参会人员级别之高、数量之多、涉及部门之广、会议筹备之齐全,都要远超前三场。
有参会人员告诉察时局,7月7日当晚,吉林省为参会代表举行欢迎晚宴,当晚相关部门即在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的要求下成立企业对接专班,对接外企接下来的合作意向需求。
7月8日,在正式圆桌会开场前,吉林省还专门举行了地方与企业对接会。在长达三个小时的会程中,20余省直属厅局级部门参与,包括发改委、工信厅、农业农村厅、文旅厅等相关负责人轮流上台“宣介”吉林,这在历次圆桌会中还属首次。
有业内人士告诉察时局,近年来,各省份引进外资竞争激烈,一线城市和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往往不愁引进外资,但对于吉林而言,圆桌会则是千载难逢招商引资的绝佳时机。
俗话说“投资不过山海关”,如何消弭外商心中对东北的刻板印象,让投资真正过得了山海关,是此次会议的重中之重。
吉林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吕海强重点介绍当前吉林的营商环境,他直言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并面对百余位企业家代表剖白:“欢迎来感受吉林营商环境的温度和热度,让更多投资源源不断迈过山海关。”
省长韩俊也在随后的圆桌会上表态,“十四五”时期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过了关,投资必过山海关。”他还对在场的代表们笑言,如今各种投资涌向吉林,“投资不过山海关千万不要信,信了就错失发展机遇,这话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察时局注意到,吉林省近年来极为重视改善营商环境,早在2016年,吉林省自上而下率先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各级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后更名为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专门攻克营商环境难题。今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吉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会后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的60项具体改革任务。数据显示,目前吉林全省100项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最普遍的工程建设,自立项到审批由以往200个工作日压缩至80个工作日,吕海强表态,近日还将压缩至13个工作日。
从去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看,吉林省参评城市多项指标获得满分,长春获评营商环境提升最快的十个城市之一,营商环境便利度提升20分以上,政府采购和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2项指标进入全国80个参评城市前20名行列。
今年5月13日,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苏州市召开,长春市受邀出席会议并作经验介绍。李克强在上个月考察吉林时还特别提到,“这里营商环境过了关。”
不仅是宣介会,还是讨论会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一个迈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东北和吉林正在加速迈进。而一个更不容忽视的大背景是,全球正在遭遇世界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在新的发展格局之下,厘清外企疑问,稳住甚至多引进外企投资,是历次圆桌会议的重要议题。
不同此前,圆桌会邀请多个国家发改委司局相关负责人为外企答疑解惑,数量远胜以往,企业代表们亦频频发问:
“十四五时期,外企将在中国遇到哪些机遇和挑战?”
“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会给外企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在数字经济、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还有哪些深入合作的空间?”
“十四五时期有无可能实现通过铁路运输电池?”
“吉林在东北振兴中的定位和优势是什么?”
在抛出心中疑问之余,还有不少企业代表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提出了恳切建议,如有的代表建议应该建立健全中国本土的产业链形成集群效应,官方应鼓励外资投资带动本地产业链的发展;还有的则建议东北振兴应进一步吸引金融资本助力;还有代表谈到,尽管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价格红利在渐渐消失,但是不少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更加看重的是中国的需求市场,更加重视的是中国能否给予产品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保护。
外企代表们纷纷在会上吐露心声,国家发改委司局负责人在圆桌会上一一释疑,不少负责人表示,将认真研究企业意见和建议,并明确表态在目前中美关系之下,绝不会对美资企业在准入、竞争等方面设置不公平待遇。
圆桌会一直持续近四个小时,一度延迟至晚间7点,临近结束仍气氛热烈。企业代表思爱普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徐勐称,圆桌会有高度接地气,企业将在接下来探索与吉林、长春开展互利共赢的项目合作。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今后,国家发改委还将持续发挥好与中国美国商会等商会协会的合作机制和平台优势,通过定期召开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地方对接会,调研走访等方式及时掌握并帮助解决企业诉求,推动跨国企业在华来华投资兴业,创新发展和长期合作,助推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共同建设开放型的世界经济。
南都记者蒋小天 发自吉林
编辑:程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