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专家们帮我去除顽疾,解决了困扰我近10年的痛苦,现在排尿通畅了、夜尿也少了很多,真的很高兴……”近日,在陆丰市人民医院,84岁的陈伯(化名)紧紧握着广医三院驻点帮扶医疗队队长李育斌医生的手,连声道谢。
原来,广医三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医疗队到陆丰市人民医院帮扶,联合该院泌尿外科,在陆丰市各乡镇开展了系列“免费前列腺癌早期筛查系列义诊活动”。
陈伯就是在筛查中发现指标异常,进而入院诊疗,经过手术取出了22颗约“鸽子蛋”大小,总共超半斤的膀胱结石,为老人解决了“难言之隐”,提升了老人的生活质量。
前列腺肿瘤筛查义诊
八旬老伯检查发现“重疾”
近几个月来,广医三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医疗队第二任队长、广医三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李育斌,到陆丰市人民医院帮扶以来,挂职该院副院长
李育斌牵头在陆丰市各村镇开展了多场免费前列腺癌筛查义诊活动,其中上百名村民参加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筛查,陈伯就是其中的一位,筛查后他的数值提示PSA>100ng/mL。
“PSA正常值<4 ng/mL,超出正常值表示不排除前列腺癌,数值越高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更大。”李育斌解释说。
李育斌立刻联系陈伯,经过仔细询问病史。陈伯表示已经有排尿困难、夜尿增多、排尿中断等症状多年,但总觉得“难以启齿”,一直没有就诊。李育斌初步判断陈伯可能患有前列腺癌,建议该患者立即入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经过系列检查,提示陈伯膀胱内多发大量结石,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显示:前列腺癌,格林森评分8分,同时患者前列腺右侧叶外周带肿物并破坏包膜,肿物侵犯右侧精囊,这提示患者已经是前列腺癌症晚期。
CT片中可见膀胱内大量多发结石。
MRI片中可见前列腺右侧叶肿物,包膜已破坏,右侧精囊侵犯。
手术取石22颗,累计重量超过半斤
因陈伯已属高龄,目前处于前列腺癌晚期,结合患者身体情况,李育斌主任和陆丰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黄建谋主任在组织科室进行病例讨论后,制定了适合陈伯的详细治疗方案。
在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后,泌尿外科团队为陈伯行膀胱切开取石术,术中从膀胱内取出22枚约“鸽蛋”大小的结石术后,再进行新型内分泌治疗。经10余天的住院治疗后,陈伯排尿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术中取出的膀胱结石,一共有22颗,称重超半斤。
“膀胱结石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于上尿路结石下排至膀胱内。原发性膀胱结石多数由泌尿系梗阻或泌尿系感染引起,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可导致膀胱结石。”李育斌介绍说,“膀胱长结石可导致泌尿系反复感染、泌尿系梗阻、反复血尿,严重时可导致膀胱鳞状细胞癌。膀胱结石男性患者较多,可通过泌尿系彩超、腹平片、泌尿系造影、CT等检查发现。”
前列腺癌高发
早发现、早治疗,规律筛查很重要
在世界范围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2位,在男性死亡原因中名列第2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的改变,前列腺癌成为近十年来发病率增速最快的男性恶性肿瘤,年均增长率超过10%。
前列腺癌隐匿性高、潜伏期长,早期无任何症状,只有通过筛查才能发现。约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恶性肿瘤的筛查意义就在于早期发现隐匿在人群中的肿瘤患者,早期干预才有治愈的可能。
李育斌副主任医师提示,老年男性、营养不良者、长期留置导尿管、膀胱造瘘管者、有膀胱异物者是前列腺癌、膀胱结石的高发人群,应特别留意。50岁以上男性应规律筛查,如果家族中有人曾患前列腺癌,筛查时间应提前至45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多喝水,及时去除泌尿系梗阻、感染、异物等易发因素。
今年年初,广医三院驻陆丰帮扶医疗队联合陆丰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成功向中国基层医疗基金会申请了前列腺癌早期筛查资助项目,该专项基金用于在陆丰市辖区内开展筛查活动,为50岁以上男性市民提供免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
采写:南都记者 李春花 通讯员 白恬
图:广医三院提供
编辑:李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