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创新求变!冯锦强展示木版年画的发展与未来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07-13 00:13

7月9日,“大师艺术课”系列公益分享活动第二期邀请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佛山木版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佛山木版年画第28代传承人冯锦强先生为主讲嘉宾,直播分享木版年画的发展与未来。

活动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广州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广州黄埔书院承办。“大师艺术课”系列公益活动旨在通过邀请文化艺术名家作为嘉宾主讲分享,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弘扬经典艺术美育,让更多青少年,尤其边远地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青少年,能够有更多渠道和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艺术美育熏陶。

冯锦强讲述了佛山木版年画的历史传承与坚守。始于宋元、盛于明清和民国早期,佛山木版年画经历过作坊200余家、从业近万人的兴盛时期。冯氏家族从明代开始经营木版年画,其中清末开始参与的后起之秀冯标、冯均、冯炳棠、冯锦强一支,他们的“冯氏佛山木版年画”是目前佛山唯一保留下来的木版年画生产作坊。

冯锦强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热衷于下海经商,有大量的创业机会。但是他的父亲,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冯炳棠先生,因为他祖父临过世时一句嘱托,便放弃了许多经商机会,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传承木版年画。“我的祖父和父亲为佛山木版年画的传承做出巨大贡献,他们的精神鼓舞、激励着我,让我有了将佛山木版年画继续传承下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谈到佛山木版年画的传承发展,冯锦强说,他在从业的过去二十多年,有过成功,更有非常多失败的案例,期间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调整方向。2014年,他做了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开办木版年画主题概念馆,然而经验不足导致概念馆很快就关停。

他意识到,想要更好地传承木版年画,不能只是单纯地坚持传承手艺,还需要传承中创新求变,结合实际生活、时代特色创新发展,甚至需要民间手艺匠人、各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们彼此“抱在一起”,汇聚形成合力、激发文化活力,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冯锦强在佛山木版年画的地域性特色上也在不断寻求突破。他说:“如今的佛山木版年画更多是岭南的风格特色,如何与不同地区的元素和习俗相结合以让更多的人接受,如何将人物的色彩与构图不断地进行创新设计,需要进一步努力!”

WechatIMG2670.jpeg

未来木版年画将会如何发展?冯锦强先生希望木版年画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意义。他于2017年参与筹划开拍关于木版年画题材的电影,同时也将联合其他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努力将他们的文化艺术传承故事也拍成电影,做成系列,“让大家通过电影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提升我们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编辑:许晓蕾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