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7月三伏天是有史以来最长三伏天,长达40天,并且“火力全开”,有29天出现黄色高温。七月入伏,酷暑难耐,盛夏时节最抚凡人心的就是冰凉可口的西瓜。
然而,近日“隔夜冰西瓜一口吃下8400个细菌”冲上热搜第一,令众多吃瓜群众“惊掉下巴”。
对此,有专家表示,“隔夜冰西瓜一口吃下8400个细菌”并不等于会吃出问题。不能单纯用细菌数量来衡量安全性。
“8400个细菌”系隔夜冰西瓜
样本常温放置2天后检出的结果
热搜话题的数据来于央视《健康之路》中的一个实验。视频中,实验室对多种切西瓜的方法,进行了细菌培养实验。实验人员用普通切肉的菜刀切取西瓜,封上保鲜膜隔夜保存后检测西瓜面,检出每25克有8400个细菌,也就是336个/克。
据悉,目前国内外并无水果的细菌限值要求。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关于食品菌落总数检验程序,通过取样、稀释、混匀后,样品需要常温36℃±1条件下培养48小时左右。
有专家提醒,按照标准要求,336个/克系新鲜西瓜隔夜后再常温放置2天检出的细菌检测值,不建议家庭储存鲜切西瓜时间这么长。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也提醒,“隔夜冰西瓜一口吃下8400个细菌”并不等于会吃出问题。巴氏奶的菌落数上限10万,口腔内有上亿微生物,乳酸菌饮料每毫升样品中含菌量有1亿个,就连标准较高的婴儿奶粉也不是“无细菌”,只要所抽检的5份奶粉中没有样品的细菌总数超过10000个/克,而且最多只有2个样品的细菌总数超过1000个/克,就是合格的。“可见不能单纯用细菌数量来衡量安全性。”
隔夜西瓜能不能吃?
一块隔夜冰镇西瓜,真有这么大的危害?此前,广东疾控部门就曾发过案例提醒,一女子吃隔夜冰西瓜险丧命。
截图来源:广东疾控
吃剩一大半的西瓜放冰箱两天,舍不得丢掉的武汉刘女士拿出来继续吃。吃完没过多久,她出现了发热、畏寒的症状,第二天出现休克血压,医院检查发现是严重的细菌感染,体内的感染指标还是正常值的几千倍。
为验证西瓜切开后,不同的保存条件下细菌的繁殖情况,南都鉴定此前曾委托微生物实验室做过一个实验。结果发现,半个西瓜常温保存24小时后,西瓜样品细菌数量高达850万。
为了验证隔夜西瓜是否能吃,央视曾做过一个实验,记者将半个西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进行冷藏,隔了一夜后送到江苏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细菌实验室进行检测。工作人员检测发现,西瓜切面的表层分布着密密麻麻的菌落群,需要以亿为单位计算。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腹泻、肠胃炎等。
西瓜如何安全过夜?
钟凯提到,细菌繁殖的速度取决于两点,一是食物受污染的程度,二是食物的保存环境。“如果西瓜在切的过程中污染了致病菌,即便不隔夜也可能会导致食源性疾病;如果没有致病菌污染,冷藏隔两夜也没关系。”
想让西瓜安全过夜必须做到:生熟分开、洗净切瓜、包上保鲜膜及时放冰箱。切西瓜时,一定要事先把案板、刀具和瓜皮清洗干净。保鲜膜能够把西瓜和冰箱中的其他食物隔离开,避免二次污染;放进冰箱则可以降低细菌的活跃度,让它们生长得慢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西瓜的切面出现了变质、不新鲜的情况,很多人挖掉坏的地方继续吃。其实这并不安全,细菌等微生物并不会只在西瓜的表面繁殖,如果西瓜表面的果肉已经腐败变质了,很难保证毒素没有扩散到西瓜内部,毕竟很多微生物细菌并不是人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因此专家建议直接将全部西瓜扔掉。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编辑:杨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