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9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末,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40%,用户数超过5.6亿;5G接入流量占比超50%;15个重点行业各选出100个应用标杆。
两年后5G用户超5.6亿,普及率超4成
5G融合应用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当前,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活跃,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
南都记者此前报道,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
为大力推动5G应用发展,4月末,工信部起草编制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3个月后,《行动计划》正式落地。
对于5G发展的总体目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我国5G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打造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深度融合新生态,实现重点领域5G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构建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双支柱,5G应用“扬帆远航”的局面逐步形成。
具体目标包括,2023年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40%,用户数超过5.6亿。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50%,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18个,建成超过3000个5G行业虚拟专网。打造10-20个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树立3-5个区域示范标杆。
重点推进15个行业5G应用
5G赋能千行百业的过程,就是推动全社会数字化、壮大数字经济的过程。我国行业众多,各行业、各企业数字化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需求差异性大,个性化更为突出。因此,5G应用发展必须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充分把握5G应用发展的阶段性、创新性和复杂性特点,按照“分业施策、有序推进”的原则,在部分应用需求强烈、基础较好、带动性强的重点行业,形成突破性进展,待成熟后,逐步复制推广到千行百业。
《行动计划》面向信息消费、实体经济、民生服务三大领域,重点推进15个行业的5G应用,包括5G+信息消费、5G+融合媒体、5G+工业互联网、 5G+车联网、 5G+智慧物流、 5G+智慧港口、5G+智能采矿、5G+智慧电力、5G+智能油气、 5G+智慧农业、 5G+智慧水利、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文化旅游、5G+智慧城市,通过三年时间初步形成5G创新应用体系。
《行动计划》表示,在个人消费领域打造一批“5G+”新型消费的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如推进5G与智慧家居融合,深化应用感应控制、语音控制、远程控制等技术手段,发展基于5G技术的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监控、智能音箱、新型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不断丰富5G应用载体。加快云AR/VR头显、5G+4K摄像机、5G全景VR相机等智能产品推广,拉动新型产品和新型内容消费,促进新型体验类消费发展。
新华社照片
垂直行业领域,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电力、采矿等领域5G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其中,5G+车联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在车联网领域,建立完备的5G与车联网测试评估体系,加快提升C-V2X通信模块的车载渗透率和路侧部署;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推动车联网基础设施与5G网络协同规划建设,选择重点城市典型区域、合适路段以及高速公路重点路段等,加快5G+车联网部署,推广C-V2X技术在园区、机场、港区、矿山等区域的创新应用;建立跨行业、跨区域互信互认的车联网安全通信体系。
社会民生领域,打造一批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文化旅游样板项目,5G+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每个重点行业打造100个以上5G应用标杆。
采写:南都记者 孔学劭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