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普医疗近日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50%-70%。
业绩看上去颇为亮眼的乐普医疗,近半年负面新闻频频。先是新冠试剂检测盒遭美国FDA责令召回;后有终止控股子公司乐普诊断分拆至科创板上市。此外,受集采影响,乐普医疗在去年第四季度首次出现亏损,居高不下的商誉也体现其发展背后的隐忧。
作为曾经风口上的“药械股”,乐普医疗未来走向如何?
产品遭“召回” 企业称“基本无影响”
据乐普医疗发布的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7.11亿元~19.39亿元,同比增长50%~70%。
图源:乐普医疗公告
对于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乐普医疗方面表示,报告期内,随着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的实施,传统支架业务显著下降,但介入无植入创新产品组合实现了非常显著的增长,实现销售收入3.6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51.6%。支架以外的常规业务实现了稳定增长,导致新冠业务以外的总体常规业务较去年同期实现10%~20%的增长。在新冠抗原试剂的营收情况方面,由于境外业务快速增长,对报告期内业绩产生了较大影响。综合上述主营业务所带来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预计较上年同期有50%~70%之间的增长。
在过去半年内,乐普医疗除了产出略为亮眼的业绩,也频频遭受负面新闻的影响。
当地时间5月28日,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官网,乐普医疗在美国发起一级召回,涉其两款新冠检测试剂,包括所有批号的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一款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
对此,5月30日晚,乐普医疗在互动平台对FDA的召回公告以及关于新冠检测试剂在美国销售情况进行统一回复:此次事件,主要涉及公司新冠抗体或抗原检测产品。抗体检测试剂为公司2020年初研发的产品,曾经于2020年3月25日成功申请美国的notification list(通知清单),产品能够在美国专业机构中使用。公司于2020年3月26日尝试申请EUA(紧急使用授权),并于2020年6月19日公司撤回了EUA申请, notification list也同时失效。因此,此产品在2020年6月19日后,就不能在美国地区合法销售;对于抗原检测试剂,乐普表示该产品有欧洲BOC和德国家用测试注册证,目前产品以在欧洲销售为主,其从未在美国申请注册以及销售。对于FDA消息显示“此次要召回的试剂至少包括8419545人份的抗体检测试剂和205175人份抗原检测试剂”,乐普医疗方面表示:其中8154550人份试剂是经销商经停美国发至南美国家的试剂,仅有大约26万人份进入美国市场。此事件对公司基本没有影响。
子公司分拆上市失败
看上去略带“乌龙”的召回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乐普医疗的股价。消息当天,乐普医疗股价下滑近3%。
祸不单行,近一个月后,乐普医疗于6月25日发布《关于终止北京乐普诊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拆至科创板上市申请的公告》。公告指出,乐普于 2021 年6月23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终止北京乐普诊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拆至科创板上市申请》的议案,同意终止控股子公司北京乐普诊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拆至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事项。
早在去年,乐普医疗就计划拆分乐普诊断至科创板上市,并于去年12月递交招股书(申报稿)。据乐普诊断招股书(申报稿)披露,2020年上半年,乐普诊断实现营业收入5.23亿元,其中,新冠检测试剂产品收入为3.90亿元,占其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74.66%。另据乐普医疗2021年一季报披露,今年1月至3月,公司新冠疫情相关的体外诊断产品业务收入为6.07亿元,营收占比为22.08%。
对于终止本次分拆事项原因,乐普在公告中作出了解释:乐普体外诊断板块由乐普诊断 (自产诊断试剂)、烟台艾德康(大型检测设备)、爱普益生物等多个法人主体构成。根据《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第一款第(七)项的相关要求,为妥善解决在审核问询中关于乐普诊断与其他体外诊断相关企业可能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进一步理顺和融合板块之间的业务关联,经公司审慎研究决定,终止本次乐普诊断分拆至科创板上市事项,并撤回相关申请文件。
终止本次分拆事项后,下一步会将如何计划?乐普公告指出:本次终止乐普诊断分拆上市进程,对公司及乐普诊断生产经营不会造成不利影响,亦不会阻碍公司战略规划的实施。接下来将完成板块其他相关企业的整合,解决可能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待条件成熟时,公司再启动分拆上市的工作。
集采影响大 去年首次出现亏损
集采曾对乐普医疗的业绩产生明显影响。乐普医疗在2020年财报中称,受四季度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采的影响和一季度疫情影响,传统金属药物支架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报告期内支架系统(支架、球囊、配件及外贸)实现营业收入110,817.22万元,同比降低38.00%。与集采相关的支架产品,由于疫情和集采双重影响,实现销售收入8.45亿元,同比降低38.5%。
据了解,2020年11月5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布,乐普医疗等8家企业冠脉支架中选,产品平均降价93%,乐普医疗的钴基合金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拟中选价格为645元,和当时泰茂数据库最低挂网价8400元相比,价格降幅为92.32%。
今年2月,乐普医疗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自2018年12月6日首次参与药品集采以来,已深刻认识到集采政策将逐渐常态化,所以2019年初,乐普医疗提出应对集采的长期战略——战略上“创新、服务、国际化”,战术上“融合、增效、稳发展”。
医疗器械营销专家张洪华认为,乐普诊断终止上市对于乐普医疗而言可能影响并不太大,“乐普医疗旗下还有很多子公司正在进行业务整合。”据介绍,除了乐普诊断,乐普医疗旗下子公司乐普生物、乐普心泰科技均在筹备冲击IPO。如此频繁分拆上市,或许正是乐普医疗应对集采的长期战略之一。
乐普医疗作为一家以冠状动脉介入医疗器械起家的公司,经过21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出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和新型业态四大业务板块。可以看出,乐普医疗正在致力摆脱依赖单一产品单一业务的营收困境,然而这些操作否成效也需要时间的检验。
以乐普生物为例,乐普生物是乐普医疗董事长蒲忠杰博士于2018年1月在上海注册成立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自创立之初就专注于肿瘤免疫治疗领域。7月5日,乐普生物PD-1单抗普特利单抗(HX008)用于二线治疗黑色素瘤的上市申请获得CDE正式承办受理。普特利单抗是乐普生物首个申报上市的创新药物,预示着乐普生物即将加入商业化阶段创新药公司的行列。
然而,乐普生物在国内PD-1/PD-L1市场上没有显著的先发优势。同时,CDE刚发布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将对PD-1药物这类创新药的成功上市有所影响。乐普生物未来的药物研发方向仍需重新思考。
商誉高企 深交所多次发问询函
除了运作子公司分拆上市,记者梳理发现,乐普医疗从2010年到2019年,并购30余次,获得了约30家公司股权,交易总作价超过60亿元。比如2010年,并购了卫金帆医学、北京思达,参股秦明医学仪器,进军心脏瓣膜与诊疗设备市场。2011年,收购控股荷兰COMED B.V. 公司。2014年,收购美健东创,2017年,收购恩济和。
一系列资本操作最直接的影响是商誉和负债高企。从乐普医疗的财报来看,从2016年到2020年其商誉都在20亿元以上,2020年更是高达27.72亿元。同时,其流动负债也处于上升态势。2016年20.35亿元,2019年51.11亿元,2020年有所减少,但依然高达48.12亿元。2021年一季度,乐普医疗货币资金34.04亿元,商誉27.72亿元,短期借款17.0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0.28亿元。债务压力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今年5月31日,乐普医疗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2020年年报问询函,要求公司就与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联合或共管账户的情况、收购被投资单位时对应形成的商誉是否出现减值迹象、按账龄披露的应收账款合计余额与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合计数不一致等问题作出说明。
乐普医疗在回复问询函中表示,2018 年以来,公司所处的行业经历了国家政策重大变动的冲击,公司的核心产品(阿托伐他汀钙、硫酸氯吡格雷以及心脏支架)都参与国家组织的首次集采,运营面对了较大的不确定性。而就在重大政策变革前,公司进行了一轮心血管药品器械的产业整合,公司的负债处在较高水平。在消化政策变动影响的过渡时期,为保障公司现金流的稳定,不发生流动性风险,公司采取了非常谨慎的资金管理原则,确保公司有相对充裕的存量现金,尽管这样有可能导致财务成本的增加。公司在节约少量财务成本和公司流动性安全,两者之间选择了安全。这样就出现了公司具有较高的有息负债的同时,也持有一定规模的现金。
今年以来,“医疗器械创新研发、进口替代、技术攻关”等呼声在国家大政方针和行业中更加强烈。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许铭表示,医疗器械行业“进口替代”是大势所趋,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机会多过挑战,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粤开证券首席分析师陈梦洁表示,创新技术驱动医疗器械行业快速扩张和发展,自主研发及进口替代加速国产崛起,打破进口企业在高端领域的垄断地位,国内化学发光、外周血管介入、脊柱等细分赛道创新脚步加速,发展前景广阔。乐普医疗未来能否依赖在医疗器械市场的放量,在“进口替代”风口上再次起飞?医疗器械营销专家认为,做好产品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才是当务之急。
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编辑:林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