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他是一名退休近30年的基层老干部,也是一名党龄60余年的老党员,他穿着朴素,操着一口纯正的本地话。
陈畅纳
他是惠州市惠城区水口街道办东兴社区老人协会的一名老会员,89岁高龄,仍每天带头扫地、除草,积极参加劳动,锻炼身体。
他乐于助人,经常给辖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他带头捐款1万元口罩3000个。
他叫陈畅纳,2020年10月,他被惠州市文明办评选为2020年第三季度“惠州好人”。近日南都记者走近陈畅纳,去倾听他的人生故事。
对比旧社会,更能感受到今天的幸福
1932年11月,陈畅纳出生于原惠阳县水口镇上村一户普通农家,姊妹5个,他排行老四。
回想起小时候的生活,陈畅纳表情复杂,他说,他家是贫农,姊妹多缺吃少穿,尤其是父亲的早逝,更是让他家雪上加霜。他7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一家人靠母亲劳作维持生计;所幸,母亲懂得一些中医知识,经常给人看病补贴家里。
陈畅纳说,对比旧社会的经历的种种困苦生活,更能感受到今天的幸福。
入党63年,始终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惠城区水口街道办东兴社区老人协会会长严振强说,他比陈畅纳要小十来岁,两人曾都在水口镇工作,在他印象里,陈畅纳做人比较老实,工作踏实,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
荣誉证书
陈畅纳从小热爱学习,可是幼年时期,家里贫穷,上不起学。
那时,他就自学,间接从私塾那里学习了《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书籍。新中国成立后,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教育,并于1958年7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初期,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很少,陈畅纳从22岁开始做村里的文书,由于工作出色,不断被组织提拔重用,直到1992年11月从水口镇人大主席岗位退休。期间,他还做过水口镇财政所所长,管财多年,但从未产生过贪腐之心。
工作成绩突出,省长曾为他签发奖状
在陈畅纳家里,珍藏着一卷厚厚的老式奖状,这是他38年革命工作成就的有力见证。
陈郁省长为他签发的奖状
1958年,陈畅纳在财金贸工作中,发挥了高度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贯彻政策、支援生产和完成任务等方面取得了成就,被中共惠阳县委员会和惠阳县人民委员会评选为先进工作者。
1959年,陈畅纳在春耕抢插中,坚决执行党委指示,深入发动群众,保证了任务依期完成,受到中共惠阳县平潭人民公社委员会和惠阳县平潭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表彰。
1962年,陈畅纳在党的领导下,经济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再次受到中共惠阳县委员会和惠阳县人民委员会的表彰,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最让陈畅纳引以为豪的是,1964年4月10日,他还受到了广东省人民委员会的表彰。时任省长陈郁给他签发奖状:陈畅纳在1963年财贸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经评定为“五好”职工,特发给奖状。
……
之后,陈畅纳还多次获得表彰,荣获过“抗旱、筑堤工作”积极分子,“交通安全工作”先进个人,支持农业生产“五好职工”,“农村社教”优秀工作队员等荣誉。
退休后,他仍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继续支持党和政府工作,乐于助人,乐善好施,曾荣获“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19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89岁高龄 坚持学习党史
走进他的家里,从门口的对联到家中的壁画,从陈列的毛主席像到挂在客厅显眼位置的“优秀共产党员”绶带和奖章,都能看到这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今年春节,陈畅纳利用自己日常在水口街道办东兴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学到的“写大字”功夫,给自家自撰自写了对联。其中,门口的对联是“恭贺新春不忘初心,幸福生活牢记使命”,客厅出阳台门上的对联是“政策英明开盛世,党风纯正惠民心”。
此外在客厅的墙壁上还挂有“朱德、彭德怀……”十大元帅壁画,及“科学发展,千秋辉煌”建国以来领导人的集体像。
虽然已经89岁高龄,陈畅纳仍在坚持学习党史,通过听广播、看电视关注党和国家大事。
助人为乐,荣评2020年第三季度“惠州好人”
作为一名退休老干部、老党员,陈畅纳“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紧跟组织步伐,积极参加组织活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水口各项工作。
捐款收据
惠城区水口街道办东兴社区老人协会会长严振强说,陈畅纳是他们老年协会的老会员,对协会工作非常支持。
该协会有80多名会员,每年仅能从区、街道获得5000元的活动经费,存在经费不足问题。对此,陈畅纳每年想方设法为老协筹集活动经费,除自掏腰包外还发动子女资助老协,使老协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陈畅纳为人谦和,热爱劳动,在老协参加活动从不搞特殊化,都89岁高龄了还经常带头打扫卫生,清理院内杂草。”该协会会员陈顺德说,陈畅纳的先进事迹很多,他还经常帮助辖区的五保户和困难家庭,经常一百元两百元地捐给他们。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陈畅纳主动找到单位和组织,向抗疫一线捐款1万元并向水口小学捐赠口罩3000个。陈畅纳的感人事迹广为传播,2020年10月,他被惠州市文明办评选为2020年第三季度“惠州好人”。
文明家庭,和谐家风代代传
陈畅纳养育有四个子女,小儿子已经49岁,大儿子已经退休,举家和睦,四世同堂。
陈畅纳在老协接受记者采访
谈起父亲,小儿子陈伟新说,父亲荣誉的背后是半辈子的辛苦付出。小时候,他们家住在乡下,父亲工作繁忙,父子俩经常一个月才能见上一两次面。“父亲清正廉洁,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给我们四姊妹树立了好榜样。”
陈畅纳的妻子是一位普通家庭妇女,15年前,年迈的她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作为老夫老妻,陈畅纳对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直到近年,其病情恶化到了脑瘫,才不得不安排到养老机构,托人照顾。
陈伟新的妻子对家公也颇高评价,老人从不给儿女增加负担,现今89岁了还坚持居住在水口老房子里。他们让他搬到市里一起住,老人说,不习惯。其实,他是舍不得老协的那些老伙伴们和他楼下院子里养的几十只鸡。
父慈子孝,正是这样一个和睦的家庭,被中共惠州市惠城区委员会和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政府授予了“文明家庭”牌匾。
本版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郭秋成
编辑:郭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