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司法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8项民生项目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1-07-14 18:27

7月14日,广东省司法厅上线“民声热线访谈室”,省司法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胡明着重介绍了“公共法律服务便民行动”“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等项目推进情况,展示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

据介绍,广东省司法厅聚焦群众共性需求和“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深调研”,推出8项“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同时指导全省司法行政单位推出2714项具体措施,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挂图作战,对表跟进,确保各项重点民生项目落到实处。

广东法律服务网上线三年

服务总量达1500余万人次

2018年4月9日,广东法律服务网全新上线,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理念,整合优化各类法律服务资源,突破传统法律服务模式,在全国率先成功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广东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

三年来,广东法律服务网累计服务总量达1513.5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38.4%,群众满意度超98%,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且极具广东特色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胡明介绍称,省司法厅积极推动广东法律服务网融入广东政务服务网和“粤省事”平台,依托其强大公共支撑能力和庞大用户流量,在疫情防控期间开设“防疫法律咨询专区”,针对特殊时期群众最迫切的法律服务需求,组织资深律师在线为群众答疑解惑。

同时,广东法律服务网既优化了实体平台、电话热线、门户网站等传统渠道,又顺应群众使用习惯将服务延伸到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手机APP、智能电视专区等新渠道,真正实现“让法律服务人人可享、触手可及”。仅今年1-5月,广东法律服务网为群众提供服务超过314万次,满意度超98.5%。

胡明表示,广东法律服务网注重内外融合联动,不仅在司法行政系统内部着力促进平台、载体、渠道、业务的融合,也在外部强化与110、12345等平台的联动,同时与退役军人事务厅、广州军事检察院等开展军地法律服务共建,让服务内容不断丰富,让群众获取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仅1-5月,就承接110报警服务台转介来电9.77万通,极大减轻了公安机关非警务处置压力。

据了解,广东连续五年将公共法律服务相关事项列入省政府的民生实事。在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上,广东省司法厅充分结合广东特色,持续深化打造跨平台、多个渠道的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既能通过线上的语音、网络平台与群众“跨时空”互动,又能通过覆盖省、市、县、镇、村五级的实体平台与群众线下“面对面”交流,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共生互利、互促互进的广东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

朋友借钱不还申请调解

电话成功调解跨地域债务纠纷

遇到民事纠纷问题,广东法律服务网是如何解决的?

在接受访谈时,胡明表示,今年以来,广东法律服务网收到群众的法律咨询有超过四成涉及合同纠纷,其中又以借款合同纠纷为主。

2020年7月20日,汕头市金平区的陈先生通过网络平台咨询,朋友在2019年6月向其借2万元用于救急,约定三个月还款。接到电话当天陈先生在没有借条的情况下转账给该朋友。之后每月催款均被拒绝。

到2020年3月该朋友还款3000元,余下17000元始终无法确定何时还款。陈先生由于买房子急需用钱,因此想要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纠纷。

广东法律服务网工作人员电话联系陈先生朋友确认其调解意愿后,生成工单指派到汕头市金平区司法局跟进后续调解工作。

汕头市金平区工作人员接收工单当天,第一时间致电申请人陈先生及其朋友申先生,申先生承认欠款事实,并表示自己居住在广州,无法到汕头进行调解,但愿意私下与陈先生协商还款。

在开展工单回访时,陈先生表示已经陆续收到还款,并表示广东法律服务网回应很迅速、协调很及时,非常满意。

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

行动以来调解7.4万宗矛盾纠纷

今年4月,省司法厅出台《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方案》,提到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自开展行动以来,全省调解矛盾纠纷74429宗,涉及金额21.67亿元。

胡明表示,各地调解委员会以党建为引领,发动调解室的党员组成党员调解小组,整合党代表、党员志愿者、红色普法宣传队,多元综合发力,取得良好效果。

同时确立“预测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化解前”工作思路,对各类矛盾纠纷开展全面摸排,在邻里纠纷、劳动争议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开展信息收集工作,为矛盾纠纷又好又快化解提供有力保障。

面对棘手的问题,邀请法律顾问律师、相关行业专家进行“会诊”,从法理情角度耐心劝导,确保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进一步扩大公证事项

解决群众关注的办证难点

受疫情影响,有些企业或个人在办理公证业务时,可能会面临着举证困难的情况。公证机构是如何化解这方面问题的?

胡明介绍称,省司法厅出台了《关于优化公证服务更好利企便民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1年底,广东省公证证明材料清单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得到普遍落实,同时探索推广告知承诺制度,使群众关注的办证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个别公证办理事项难繁慢的局面明显改观。

为此,胡明还举了一个实践中的案例。今年5月,广州公证处和广东省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服务中心合作研发了“广州公证远程微信办理平台”,通过身份识别、人证比对、电子签名、无纸传输、信息加密等技术,为海外侨胞及社会各界人士提供远程无接触的公证服务。

通过该平台,申请人可以直接在线申请部分委托、声明、签名、合同公证,通过电子签名方式签署法律文书,实现足不出户即办公证。目前,我省很多地市都纷纷推出了类似的“云公证”平台。

【链接】


广东省司法厅聚焦群众共性需求和“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深调研”,推出8项“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8个项目具体包括:


●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便民行动,包括试点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进一步扩大公证事项“最多跑一次”等。


●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


●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推进公共卫生、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立法。


●开展监狱戒毒社矫系统提升服务行动。


●加强诉源治理,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推进行政执法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采写:南都记者何生廷 通讯员粤司宣

编辑:何生廷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