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红都”红红火火!惠东革命老区迎来旅游热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1-07-15 09:07

南都讯 7月14日,“奋斗百年路·老区焕新颜——走进广东革命老区”主题宣传活动第三站来到素有“东江红都”之称的惠州惠东县高潭镇。高潭镇是中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府诞生地之一,留下了众多的红色遗迹、革命旧址。近年来,随着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潭镇红色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助推乡村振兴提速。

革命旧址“活”了,红色旅游日益红火

中洞村位于惠东县高潭镇东北部,1922年深秋,彭湃在这里点燃了农民运动的烈火,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土地革命时期,中洞成为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简称“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所在地,集党政军领导机关于一地,成为领导东江地区工农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红色心脏”。

微信图片_20210714231645.jpg

中洞改编雕塑

虽经过战争的洗礼,中洞村仍然留下了东江特委、东江革委、红军井、军服厂等14处革命旧址。当地政府根据革命旧址的空间格局及构造,合理规划展线,对具备陈列条件的百庆楼、湖山书舍等革命旧址及周边外观环境进行陈列设计,突出中洞这片红色土地的革命气息,营造红色氛围,突显“东江红都”的革命精神。

位于高潭镇中洞村委先锋村白洋湖的百庆楼,其门前正对着中洞革命纪念广场,广场左右两侧设置50米图展长廊,左右对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采用瓷砖(片)烧制拼接而成,凸显高潭中洞历史地位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史实。露天广场可容纳1500余人,它既是宣传推介高潭中洞光荣历史的窗口,又是党员干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宣讲平台。

在百庆楼左侧还有一口“红军井”,这口井结构独特,分上下两井:上井为半月型专供饮用水之用;下井为四方型,井深一米,专为洗漱、洗菜之用。据悉,这口井是1927年红军战士所挖下,目前保存完好,附近的村民仍在用井水来洗衣洗菜。红色文化就像这源源不断的活水,成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当地居民的力量之源。

微信图片_20210714231632.jpg

村民用“红军井”井水来洗衣洗菜

中洞村党委副书记江明坤是一名“95后”,为了建设家乡的梦想,他回到了村里。他告诉记者,通过为高潭革命老区“建成三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的部署要求,总共投入7个亿用于修复重建中洞革命旧址、景观改造、游客服务设施以及潮惠高速连接线建设等。

随着道路的畅通,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的打造,村居环境焕然一新。游客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高峰时期一天到来的人数能达到3、4千人。同时带动了周边民宿的发展,村民鼓起“钱袋子”。如今,高潭中洞旅游区已成为惠州市的一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下一步将继续挖掘和发展当地红色基因优势,擦亮红色旅游品牌。

红色老街“靓”了,外出居民纷纷回乡发展

在高潭镇还有两条别具一格的街道——“马克思街”和“列宁街”。这两条街道是迄今为止,在中国革命史上唯一发现最早以共产国际领袖名字命名的街道,也是高潭区苏维埃政府的革命先辈们在中共党史上留下独一无二的“红色印记”。

90年过去,两条街道早已物是人非,依旧热闹非凡,现在仍是当地重要的商业街。2017年5月,按照统一规划进行打造,以革命之路为主要设计理念,对马克思街和列宁街进行了“穿衣戴帽”的整体改造。如今的街道旧貌换新颜,红色元素随处可见,让走在路上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里的红色革命路程。

微信图片_20210714232220.jpg

“马克思街”和“列宁街”焕然一新

除了对两条老街升级改造,周边还进行了东江干部学院、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等一系列建设。随着高潭红色旅游的发展,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纷纷感叹,没想到有一天高潭也会堵车。高潭镇副镇长林海平告诉记者,改造后,两条革命老街的商户多了一半以上。街上的住户开始吃上“旅游饭”,经营业态有民宿、特产店、旅行社、饭店等。还有回乡投资创业的高潭人在这里开店。

当地红色文化讲解员李学玲是2016年第一次来到中洞,那时的乡道非常破旧崎岖,她真实的感受是下次再也不来了。如今道路宽敞,路通财通。“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小镇会有今天如此繁华的景象,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打卡游玩。”她表示,正是革命先辈的艰苦付出,才换来了如今幸福安康的生活。高潭通过不断活化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续写奋斗新篇。

采写:见习记者 刘安琪

摄影:南都记者 刘嘉琳

编辑:刘安琪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奋斗百年路·老区焕新颜——走进广东革命老区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刘嘉琳16.74亿
南方都市报编辑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