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7月15日上午,由中共深圳市委统战部、何香凝美术馆、嘉应学院联合主办,深圳市叶澄海慈善基金会协办的“丹诚相许——中国⽂化名⼈⼤营救艺术⽂献暨廖安祥捐赠书画特展”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同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昔日繁华的维多利亚港湾已燃起战火,众多文化界知名人士成了日军追捕的首要对象,危在旦夕。在这紧要关头,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多次急电八路军驻港办事处,由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组织并部署多方力量,以最快、最安全的方式,将文化名人转送到各游击区和大后方。一场惊心动魄的粤港“秘密大营救”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铺展开来。
此次展览以粤港“秘密大营救”为线索,试图通过历史文献及各位文化名人的代表作品,为观众带来一场爱国、爱党的文化之旅。第一章“虎口脱险——粤港‘秘密大营救’”,展出粤港“秘密大营救”时期珍贵的书画、文献和影像等历史资料60余件(套)。第二章“爱国爱港 侠骨丹心——梅州大侠廖安祥”,展出郭沫若、吴作人、李可染、刘海粟、启功、钱松喦、娄师白、董寿平、关山月、李苦禅、黄胄、黎雄才等近现代名家作品合计46件。新中国成立后,这批文化名人不仅在文学造诣上获得了重大成就,在艺术领域也当起了引领者。为此,此次展览还特别以廖安祥捐赠的书画作品为主,为观众梳理二十世纪的中国书画流派,望以此纪念这些文化名人的同时,也感受特殊时期下他们在战争中的铮铮铁骨与家国情怀。
此次展览策展人之一王一竹介绍,在“秘密大营救”时期,有位侠骨丹心、无私无畏的为党和革命做协助工作之人,他就是有着“梅州大侠”之称的廖安祥。廖安祥(1907年-1997年),早年离开出生地梅县,在港经商,并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他受到组织安排并积极参与了粤港“秘密大营救”,以“义顺源”商号作据点,掩护并救出了被困香港的何香凝、柳亚子等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因此被誉为“梅州大侠”。不仅如此,廖安祥在香港和广东做生意长达半个多世纪,创下了一份丰厚的家业,但他在离休前,将自己的全部家业无偿交给国家。1992年,鲐背之年的廖安祥在得知梅州新建的嘉应大学(今嘉应学院)时,便无偿将其多年收藏的103幅字画全部捐给了嘉应大学。
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说,这场“秘密大营救”对全国、海外华侨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延续了中国文化的血脉,而且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体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爱护,更加深了知识分子对党的信赖,对推动全民族抗战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中共百年党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大营救事件发生在广东区域,与广东和岭南地区共产党历史密切相关并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有大量华人华侨参与了此次营救活动,捐赠者廖安祥就是华侨的重要代表,他们既参加了营救工作,又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和很多华侨华人的工作,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贡献应被铭记。
南都记者在展览现场了解到,此次展览还特别为观众开设了《摩斯密码本》互动游戏、拼图游戏工作坊和经典爱国电影分享会等相关教育活动,期待大家的参与。展览将持续至9月15日。
编辑: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