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科学城“虹吸效应”猛增,女科技工作者扎根东莞做科研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1-07-17 15:51

东莞地处大湾区核心地带,从古至今,商贾繁荣,也形成了开放、包容和乐于合作的民间营商氛围,诞生了东莞女企业家这一群体。目前,全市就有三大女企业家社会组织。

7月15日,东莞迎来一专注为女性提供产学研用对接的新平台——松山湖女科技工作者联盟。组织成立的背后,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女科技工作者崭露头角,在各科研平台、高校、企业中发挥“半边天”的作用,这一现象又以松山湖最为突出。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东莞城市生态的变化,在参与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路上,为无数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机会,让更多人在此“逐梦”。

开放、包容、乐于合作的氛围+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机遇,让女性科技工作者在东莞尽情“绽放”。

松山湖外景 松湖宣.jpeg

松山湖科学城。松湖融媒 图

东莞城市环境变化 科技领域发展机会渐增

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女性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2015年,东莞女企业家商会(简称“女商会”)正式成立,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担任荣誉会长,东莞房地产“一姐”广东嘉宏集团董事长方桂萍担任创会会长,当年160余位本地“霸道女总裁”加盟。东莞的女企业家影响力不容小觑,里面不乏传统商贸行业的“大人物”。且伴随东莞创新驱动政策逐步释放能量,经济社会开始有了新趋势。

当时会长方桂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如今女性更在一些科技、机械等男性为主导行业里带领企业成为行业佼佼者,如上菱电梯、凌康科技的负责人都是女性等。”

中国散裂中子源图02.jpeg

中国散裂中子源。南都记者 刘媚图

经过5年多发展,女性出现在科技领域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广东中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媛表示,大湾区的发展,让身处这里的女企业家有三个明显特点,对市场信息敏感,对新科技敏锐,在执行上敏捷。“大湾区让知识流动更快速,从科技创新到创富节奏更快了。”她就是这样的案例,从中山大学毕业后,来到东莞工作,随后开启创业,牢牢抓住东莞融入大湾区的机会。

在松山湖,已建成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装置、大平台,拥有新型研发机构30家、高校4所,天时地利的条件让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东莞处于广深之间,有很好的发展沃土,科技政策非常开放,好的想法和好的思路可以在这里实现。”松山湖女科技工作者联盟会长殷雯表示,对科研工作者而言,常见的两大短板,一是,没有交流的环境,尤其一流的科学家如果没有同水平的人对话,科研能力会下降,第二是没有设备,想法得不到实施。而这两点,松山湖都有,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科技资源到来,“虹吸效应”渐增。

敏锐、专注、细腻和坚韧  女性在科技领域作用凸显

当然,以上城市发展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机会不分性别是均等的。女性正凭着特有的敏锐、专注、细腻和坚韧,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越来越多女科学家走向科研领域的世界前沿,从知识界到产业界,频频闪现着女性身影。

如像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梅增霞,在半导体材料及应用方面,实现了多项国内、国际领域的创新突破,像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石金博,带领一个4人创业小团队,一跃成为产值过亿、国内领先的轻量型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

石金博说,女性创业者最大的挑战,是不断逼自己跳出舒适圈。大部分女性在做人生选择时都容易因为家庭因素选择保守方案,但创业需要冒险,只要选择保守不动,事情就会倒退。

殷雯的另一个身份是中科院高能所东莞研究部中子科学部副主任。她以自身所在的中子散射团队为案例分析,核心团队2男2女,他们的领悟力、完成度“旗鼓相当”,“处理数据上女性还有可能优于男性。女性在处于同一科研岗位,与男性竞争,不需要有包袱”。

“我的学生,团队有一半是女生。”殷雯表示,在理科上,女性的细致程度、领悟力不逊于男性。她也坦言,不少女性科技工作者,在学校、初走科研道路时是很有潜力,但在生育、家庭上,会觉得自己有退路所以难免有所松懈,会导致脚步会慢一些。

殷雯补充道,“现在科技发展提速,人一旦放松,实际上竞争环节中就会下来,赶不上科研的脚步,就逐步被淘汰。”这也是她希望女性科技工作者所警醒的。

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在采访中,多名女性科技工作者坦言,平衡也是一种能力,总体来看对工作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殷雯此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不要放松对科研领域的拓展和提升,至于女性的怀孕生子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对工作的影响就目前来看,并不是很大。现在都是提倡终身学习,男女都一样。“关于家庭和事业之间,我认为并没有刻意去平衡,工作的事情该做就做,家庭的事情该照料就照料。”

赵媛说,完全可以既做好工作又照顾好家庭,而且家庭工作处理好,还能给工作带去动力。“女性科技工作者既服务好了大家,也照顾好了小家,她们了不起。”

WechatIMG2561.jpeg

东莞从官方到民间 搭建女性创业交流平台

从居里夫人,到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再到疫情期间为疫苗研发做出突出贡献的陈薇院士……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从来不缺女性的身影。

不可否认是,女性在科研的职业生涯中,生理条件和社会对高学历女性的某些偏见依然是“透明天花板”,但是随着时代推进,“天花板”正在打破,女性从伴随者变身领航者。

根据中国科协第三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共有科技工作者8100万人,其中女性占40%左右,数量和比例均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正在以独特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推动科技的创新、进步与发展。

当前东莞从官方到民间已意识到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潜力,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搭建交流平台等方面领域,激发她们的潜力。

7月15日,松山湖女性科技工作者联盟成立,是东莞市首个女科技工作者联盟,团结和动员松山湖女科技工作者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中来,提升松山湖女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也为了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未来将组织科技创新研讨交流会、开展女科技工作者精准结对活动、常态化举办女科技工作者沙龙活动等。

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聚集不同产业领域的女性创业者,关注女创社群的成长, 深度探讨女创的今日与未来、机遇与挑战。如2020年,松山湖创新创业大赛举行女性专场,日前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女性科技创新大赛亦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启动。

天安数码城集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妇女创业创新基地”,主导投资建设“湾区妇女创新创业云服务平台”及“湾区她创”公众号,为女性创业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及人才培训机会服务。在松山湖林润智谷也创立东莞市巾帼创业基地、松山湖女子创业基地揭牌。“她”力量愈发得到重视。

“东莞是一块放飞梦想的沃土,也是一块干事创业的热土,更是一块人才成长的乐土。”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表示,希望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女创客、女企业家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在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拼搏奋斗、大显身手,努力探索推出更多“东莞创造”。

人物故事

攻关我国首台25Hz谐振电源研制工作

(中科院高能所东莞研究部加速器技术部副主任   齐欣)

齐欣和中国散裂中子源的缘分,其实在博士期间就开始了。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她当时也面临着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的问题,是选择一份热门、高薪并且轻松的工作还是投身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工作。“当时的我,应该说没有过多的犹豫,选择加入了散裂中子源。“齐欣表示,从那时开始,她就带着团队承担其中的关键设备——我国第一台25Hz谐振电源的研制工作。整个课题组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当时根本不是996,很多时候是007,每天工作到深夜12点以后,一周工作七天,几乎全部的时间都泡在实验室与室外实验场地,从最开始的原理摸索,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去实践它,通过不同的测试方法去验证。最后,这一项技术难题被团队成功攻关,在世界来讲是领先的,因为这项技术目前就只有我们掌握。

WechatIMG2577.jpeg

齐欣。活动主办方图

2008年开始,在北京投入前期研究。2013年,来到东莞,伴随着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开发建设,转眼8年过去了,这8年来付出的心血难以衡量,但是齐欣觉得再多的付出,只要是自己热爱的,就不觉得辛苦。热爱是坚持下来最好的理由,在不断科研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热爱科研工作。

“现在的我,除了在松山湖工作外,也承担着北京的项目的科研工作,经常北京、东莞两地跑,已经是常态,但是为科研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我觉得值得!“齐欣坦言。

采写 南都记者 梁锦弟

编辑:梁锦弟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