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广州交警发布了两份征求意见稿,分别为《关于调整电动自行车和其他装有动力装置的非机动车通行范围的通告(征求意见稿)》以及《关于实施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的通告(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电动自行车上牌登记管理,并将限行范围调整为中心区域部分区域。
电动自行车的违规行驶以及涉电动自行车事故频发,这些一直是全国各大城市“心头难题”。从2006年起,广州便在全城范围内实施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措施,不过成效甚微,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反而是与日俱增的。
一方面是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一方面是市民的出行需求,这两者的矛盾将如何化解?
现状:电动自行车横冲直撞 跟机动车抢车道
今年3月1日,广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300天的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专项行动,明确提到重点整治“八大类”违法行为,其中包括整治非机动车(含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向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载人、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
“电动自行车在路中间随意穿行,速度快还不戴头盔,出了事咋办。”居住在天河区的陈小姐表示,在上班途经科韵路与中山大道那个路口时,她常常能看到不少骑着电动自行车的市民在跟机动车抢道。
在走访过程中,南都记者发现电动自行车违法行驶的现象非常普遍。7月15日14时许,南都记者在岗顶走访发现,不少电动自行车在私家车辆中间穿梭,有的电动自行车甚至直接进入BRT公交车道,并加速行驶。在记者观察的十分钟内,有120来辆电动自行车通行,其中有80%为外卖骑手所骑,且绝大部分车主均未佩戴安全头盔,占道行驶的现象普遍存在。
7月15日,有电动自行车进入岗顶BRT车道。
在石牌西路北口,由于该处区域有多家商户,出入往来的电动自行车数量较大,逆行抢道的情况也随之增多,加上路边停放着数百辆电动自行车,本就拥挤的道路被占去大半,通行的电动自行车又被迫进入机动车道,进一步加剧了拥堵情况。
记者在走访时还注意到,石牌西路上的部分电动自行车并不是原装的,有一部分电动车经由车主自行改装,进而用来载货送货,这也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而在北京路,记者可以看到有一车主将自己的电动自行车改装,加装了铁架,用来运送煤气罐。而在运送过程中,该名驾驶人还存在闯红灯、占道行驶等违法行为。
在省汽车站附近,南都记者可以看到,有民警正在对不文明行驶电动自行车的行为进行劝导教育,5分钟内便有5辆违法行驶的电动自行车被拦下。而在北京路与泰康路交叉路口,十分钟内通行的132辆电动自行车,有近四分之一不按交通信号灯行驶,在车辆间随意穿行。
北京路的一辆改装电动自行车载着煤气罐闯红灯行驶。
“我之前看到过电动自行车事故,外卖小哥随车倒地。”有市民表示,在之前一次下雨天,她在东圃天河城路口看到一辆外卖骑手边看手机边骑行,一时没留意与前方车辆撞一起,外卖骑手的眼角受伤流血。
而在广州火车站附近,电动自行车乱象同样长期存在。据悉,广州火车站周边是广州交警公布的十大交通秩序乱点之一。7月15日9时许,南都记者在解放北路和环市中路的路口处发现,十分钟内通行的电动自行车中,有5人未戴头盔、3人闯红灯行驶,3人在骑行过程中玩手机。
广州火车站附近十字路口,有电动自行车闯红灯行驶。
数据显示,在2020年,广州全市共查处非机动车交通违法48万多宗,其中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就有43万多宗。而在今年3月份以来,广州再次查处电动自行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0.1万宗。
上半年有24人死于电动自行车事故
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日渐突出,这直接导致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持续呈高发态势。
2020年4月11日18时11分,驾驶无号牌电动自行车的冯某在广州市海珠区宝业路撞上一名行人,行人经抢救后无效死亡,在此次事故中,交警调查认定冯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一名行人被电动自行车撞倒在地,抢救无效死亡。
在今年4月28日也发生了一起涉电动自行车致人死亡的事故。4月28日10时32分,位于天河区汇彩路莲溪横路南10米处,驾驶无号牌电动自行车的邹某与一辆中型普通客车相撞,邹某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查,在本次事故中,邹某未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且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长期关注交通出行问题的广州市人大代表陈少华此前曾对电动自行车出行有过调研,在调研中,她发现在通行密集的路口,人车混战,电动自行车抢道现象明显,“有的电动自行车改装后,还在内环路上跟汽车超车抢道。”陈少华表示,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这已然成了城市交通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
广州一车主告诉南都记者,在平时开车时,最怕碰到电动自行车或者行人“鬼探头”,特别是有的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极快,“碰到了压根没时间反应,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交通安全宣讲师、“中国好人”马相华从事了10余年交通安全宣讲,曾对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隐患也做过相关的调研。“机动、灵活,既是电动自行车的优点,也是它的危险性。”马相华告诉南都记者,电动自行车随意变道,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隐患,机动车的车主有时不知道电动自行车何时窜出来,“交通事故就比较容易发生,在调研过程中,我接触到的事故中,发现涉电动自行车事故占一半以上。”
马相华还提到,电动自行车的使用群体很大部分是接送孩子的爸妈、爷爷奶奶,而老人家的安全意识较弱,存在侥幸心理,“事故无情,一次疏忽,孩子就倒下了,这是无法挽回的,不可贪图便利而出现交通违法行为。”
南都记者从广州交警那获悉,2021年上半年,广州市共发生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189宗,死亡24人,同比分别上升56.2%和14.29%。
出行需求与乱象矛盾亟待解决
广州电动自行车管理新政策征求意见稿一出,引起市民的关注和讨论,其中一点不可忽视的是出行需求与乱象之间的矛盾。
支持划区域限行一方认为,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已不是小范围了,中心区域人口集中、建筑密度大,若放开难以满足电动自行车安全通行的要求。反对方则认为,中心区域的限行范围人口集中,有着很明显的出行需求,上述政策一经实施,这些群体的出行需求如何保障?
位于陈家祠附近的十字路口,下班晚高峰。
广东省电动车商会执行会长蓝世有告诉南都记者,电动自行车实施上牌登记,这是一个大势所趋。在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前,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明确提到新标准实施后,各地公安机关要严格按照地方规定对电动自行车进行登记上牌。
蓝世有认为,此次广州提出中心城区部分区域禁止电动自行车,是考虑了广州道路的现状、人口密度大、公共交通较为发达,“而公共交通没那么发达的区域是放开的,我认为政府更多是想引导中心城区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提到出行需求,蓝世有明确表示,这部分群体的出行需求是刚需,很难替代的,对于短距离的上下班通勤、接送小孩、物流外卖等方面,目前没有看到比电动自行车更合适的交通工具,“不过随着数量的急剧增加,问题也随之出现了,这时不可不管,登记上牌便是广州对电动自行车精细化管理迈出的第一步。”
蓝世有认为,在过去的10多年,广州一律禁止骑行电动自行车,可却没办法不让老百姓骑,“这种‘一刀切’管理模式过于粗糙,其实是伪命题。”蓝世有提到,对于限行区域,最终政策是否会规定出行时段、是否会细化居民需求等,“希望政府部门也考虑好这部分群体的出行需求,目前还在征求意见阶段,有一定的调整空间。”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何生廷 实习生石珂源 鄢志鹏
编辑:何生廷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州电动车治理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