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广州互联网医院:问诊量大增 尝试打破“信息孤岛”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1-07-26 22:25

微信图片_20210610161749.jpg

5月下旬,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引发广州本土疫情,经过一个多月的抗疫奋战,6月下旬,广州“早茶链”开始进入“零新增”阶段,7月上旬,定点医院中的本土在院病例也全部出院。

在一个多月的抗疫历程中,广州本地各大医院一方面派出大量人手参与大规模核酸检测,一方面积极分流线下就诊人员、严控院内感染风险,广东在去年集中上线的数十家互联网医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各医院核酸预约的主要平台,也成为医院分流线下病人、服务复诊续方人群的重要途径。同时,互联网医院也成为医卫机构在疫情中打破“信息孤岛”、统筹区域医疗资源的一个创新平台。

参考用图2.jpg

分流线下病人

专科医院线上问诊量明显增长

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天平均有100人在线上问诊,而在疫情前,平均每天是50多人。

皮肤病是较为适应线上问诊的一类疾病,皮肤病专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疫情期间的线上接诊量比平日多了一倍,最高时一天有500人在线上问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是国内最好的眼科医院之一,他们最高的一天有450多例线上提交的问诊需求。

位于封控管理区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是一家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在疫情期间门诊全面停诊,为此,医院开通了精神科问诊与复诊续方网络门诊,专为线下患者续方开药,问诊量从疫情初期的100人左右一直增加至中期的560多人。

对于由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院来说,线上问诊主要面对人群是在该院就诊过的复诊人群,尤其是需要不断续方、复诊的慢性病人。在南都记者采访中,多家医院表示,经过一年运营,不少患者对互联网医院渠道更熟悉了,对于疫情的恐慌感明显减少,疫情影响线下就诊渠道时,就开始在线上申请复诊、续方,尤其是外地病人较多的知名医院、专科医院,线上的咨询、问诊分流了相当一部分的就诊需求。

更重要的是,医生开出的线上处方量增加了,广医二院不仅线上问诊量翻倍,医上线上开出的处方量比平日多出好几倍。

微信图片_20210726121020.jpg

2021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医生在互联网医院接诊。

服务封控区

小程序摸底孕产妇情况+送药到家

统筹区域医疗资源

在本次广州本土疫情中,荔湾区部分区域实行了封控乃至封闭管理,封控区内的居民需要严格居家隔离,他们的就医、用药需求怎样保障?尤其是孕产妇的产检、分娩是“刚需”,怎样进行?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医院发挥了信息汇集、中转的平台作用。

在荔湾区南片管控升的初期,市妇儿中心就在市卫健委的支持下上线了“穗好孕”小程序,在各公号及社区群中推广告知,号召封控区的孕妇主动申报自身情况,第一个24小时中就有超2000名孕妇登记,汇总了一手信息后,市级派驻荔湾医疗队、荔湾妇幼、封控区社区妇保人员、市妇儿中心分片开始电话摸底、随访,确保了平均每天6个宝宝顺利出生、孕产妇能得到相应的服务。

在疫情中,“穗好孕”成为管控区孕产妇与卫生管理服务部门的纽带,之后也在南沙、番禺、海珠的封控区得到推广,登记的孕妈达到了3万多名。

这项服务是在传统互联网医院功能架构基础上产生的创新服务,使得市民医疗需求得以跨机构进行统筹,实现区域内的医疗资源统一调配,它的意义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医疗,是疫情应对中一次大胆又成功的尝试。

继“穗好孕”后,市妇儿中心又推出了新生儿随访智慧化监测小程序,即“婴儿黄疸随访”以及“保健熊”小程序,为平均每天有6个宝宝出生的荔湾封闭区带来健康管理服务,指引家长观察宝宝生长发育情况,若是小程序评估出婴儿有发育指标偏离,家长即可在妇儿中心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咨询问诊,由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引。

除了孕产妇的医疗需求,封控区慢性病人的用药需求也需要保障。互联网医院一般都开通了线上复诊后快递送药的服务,但在封控管理区,快递人员无法进入,要实现向封控区市民送药,需要特别的部署安排。

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医院通过与第三方医药企业、封控区内工作人员的合作,实现了封控区内也能“送药到家”。

微信图片_20210726111705.jpg

2021年6月,珠江医院,药师根据互联网医院处方为患者配药。

开发新功能

团队问诊提升接诊效率

报告共享打破“信息孤岛”

广东的互联网医院在2019年新冠疫情期间集中上线,在今年的本土疫情中再一次“练兵”与升级,一年间,不少新功能得以开发和创新。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是“试水”互联网医院较早的一家专科医院,一年来一直在更新与升级各项线上服务功能,在这次疫情中,他们针对接诊效率低、接诊慢的问题开通了专家团队问诊功能,当患者向专家团队问诊时,团队中有空的成员就可以及早接诊、回复,以防患者空等。而在此前,有三成的线上问诊会因医生太忙而无法实现有效接诊。

针对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难题,广医二院推出了云胶片电子报告系统,并向患者开通了分享授权功能,即,在广医二院拍的片子,患者可以在手机上看到原片,还可以把报告电子版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分享给其他医院、医生,这使得患者可以持详细报告直接咨询其他医院和专家,是医院之间报告信息互通的一种尝试。

还有不少医院在这一年间打通了线上、线下就医资料,如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患者来线上复诊时,医生可以直接查到患者的线下就诊信息,可以给予更精准的随访和复诊。

互联网医院也是医院特色服务的一项推广展示平台。疫情期间,中山三院将优势学科精神心理科与人工智能团队再次紧密配合,推出了智能音乐治疗平台“粤心琴”,帮助市民调节疫期心情。

微信图片_20210726121634.jpg

2021年6月,广医二院互联网医院推出了云胶片电子报告系统,报告电子版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分享给别人,并自主设置分享规则。

补“短板“

线上就诊需求提升专家医生上线积极性

对于公立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院来说,由于医生线下诊疗任务重,线上接诊往往只能在碎片化时间、休息时间进行,这导致接诊速度较慢,医生上线的积极性也不高,而在疫情期间,市民的线上复诊、续药需求上涨,也推动了医生的上线积极性。

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疫情前有约200名医生上线服务,疫情发生以来,各临床科室医生纷纷申请上线,一个月内上线医生增加了数倍,负责互联网医院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明显感受到了医生态度的差别,“原先临床医生的线下诊疗工作非常忙碌,现在我经常接到医生来主动咨询线上出诊相关的问题,比如药物配送等等”。

在互联网医院建设中一直走在前列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其互联网医院在线出诊医护达到600余人,覆盖了64个科室。为鼓励医生们入驻互联网医院平台,省二医专门举办培训班,教医生们怎样使用穿戴设备采集和监控患者的一些基本数据,以及平台的使用方法。其特色科室之一生殖医学中心在上线互联网医院后,每天平均有150例线上问诊需求。

在中大中山眼科医院,上线服务的医生此前为20多位常驻医生,疫情后有接近200名医生上线接诊。

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疫情发生后,所有开诊医生均上线互联网医院,各专科都由名医领衔上线,开展慢病管理、消化疾病管理、卒中疾病管理等。

在广医二院,互联网医院组织了百名专家进行网络义诊,每位都是科室领衔专家,按时间排期接受网上义诊,前后持续数月时间。暨南大学自6月15日起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义诊,40多个专科的200多余医护上线服务。

出品:南都健康联盟“互联网+医疗”课题组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实习生张坤

编辑:李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互联网医疗观察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李文7403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