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冯芸清 实习生严思蕴 7月2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1年总第108场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及特点。过去两月,广州各区因地制宜落实和制定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进行了落地和响应。
越秀:打造城市更新典范
越秀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围绕“6大聚焦,6个打造”作出战略部署。其中,对照广州市赋予越秀区“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这一总定位,《纲要》提出聚焦蝶变式改造,将越秀打造为城市更新典范。重点推动环市东、五羊新城片区更新,全面实施城中村改造,推动一批旧街区改造,完成23个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
越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郭环在会上表示,越秀区作为广州面积最小的一个区域,发展空间是“十四五”期间要解决的一大瓶颈,越秀区将以城市更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十四五期间坚持全面改造、混合改造、微改造相结合,推动城区的面貌“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
越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郭环。广州市新闻办供图。
同时,越秀还将聚焦融合式创新,打造湾区创新枢纽。以花果山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应用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为核心,构建“双核引领”的创新空间战略布局。聚焦数字式引领,以数字技术引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筑金融、生命健康、现代商贸3大主导产业和数字、文化创意、专业服务业3大特色产业的发展“3+3”核心产业体系。
此外,作为广州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区域之一,越秀区“十四五”还将加快东园文化广场二期等重点红色文化项目建设,全面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以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海珠广场片区等为重点,打造高品质文商旅融合新地标。
荔湾:打造产城融合先行区
荔湾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统筹“一带两区”,打造现代国际的广州西翼中央商务区。全面强化白鹅潭商务区战略引领,抓紧推进重点区域和功能组团建设与衔接,高标准建设广州西翼CBD(中央商务区)、千年商都RBD(休闲商务区)、岭南生活CLD(中央生活区)。建设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聚龙湾全周期管理示范区和文化创意时尚中心。
荔湾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林隽表示,荔湾区在“十四五”期间将拿出“实招硬招”,抓住一些“牛鼻子”项目,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我们要把全周期管理理念贯穿服务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安居乐业全过程,体现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以聚龙湾启动区为试点,探索以国企带动旧城、旧村成片连片改造、创新城市更新的模式。”林隽说。
荔湾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林隽。广州市新闻办供图。
在基础建设方面,荔湾区将加快打造布局合理生态优美的产城融合先行区。加快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项目建设,争取广州南站至广州站联络线、广佛江珠城际在荔湾设站。超前谋划地铁25号线、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等线路站点,推动地铁线网与佛山地铁5号线、6号线、11号线等线路对接。同时,全面推进63个老旧小区微改造、20个旧村改造和18个旧厂改造。
此外,在城市治理方面,荔湾将擦亮“民情议事会”“如意平安骑队”“十铺商圈联防”等基层治理品牌,将荔湾打造为全周期管理示范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区。
海珠:打造数字生态城
“十四五”期间,海珠区将全力建设“一区一谷一圈”、打造数字生态城的任务放在重点任务的首位。“一区”指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一谷”指大国际创新生态谷,“一圈”指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
为建成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的数字生态城,海珠将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建设海珠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高端服务、会展文旅、智能建筑、都市型工业等六类战略支柱产业,前瞻布局类脑智能、区块链、纳米科技等未来产业。海珠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孙伟提到,“十四五”将在广州塔周边规划建设高端商圈,将现代商贸产业培养成为海珠的支柱产业。
海珠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孙伟。广州市新闻办供图。
海珠区还将构建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区。拥有中山大学、琶洲实验室、大院大所等科研资源以及人才集聚优势,海珠将聚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等重点产业,加快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孙伟说:“目前,片区已经聚集了微信、阿里巴巴、唯品会、字节跳动以及齐安信这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龙头企业,区域的创新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形成,我们有信心未来将其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
在文化方面,海珠提出要充分发扬海珠人文底蕴深厚的优势,讲好海珠故事。强化海珠“文旅名片”广州塔、“商贸名片”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生态名片”海珠湿地、“创新名片”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教育名片”中山大学、“艺术名片”十香园这六张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名片影响力。
天河:2035年建成世界级中央活力区
天河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天河区要建成世界级中央活力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的远景目标。天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饶洁怡表示,“十四五”时期,天河将从空间发展潜力、创新枢纽引力、经济引擎动力、改革窗口活力和幸福标杆魅力等5个维度进行全面提升。
天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饶洁怡。广州市新闻办供图。
在挖掘空间发展潜力方面,天河将更加注重“区域协同”和“平衡发展”。重点打造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天河路商圈、沙河片区等平台,强化重大平台协同联动发展。同时,统筹推进16个城中村改造、30个旧厂改造和41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
在增强“经济引擎”动力方面,天河将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质效兼优”。大力发展金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业、高端专业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工业等五大主导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大产业集群。作为消费大区,天河区将倾力打造天河路商圈、珠江新城商圈、天河东部商圈建设;着力引进培育10家以上新零售标杆企业。同时也提出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工业,通过改造工业园、“工业上楼”等方式拓展空间,聚焦智能设备、卫星及应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领域。
此外,在增强“幸福标杆”魅力方面,天河更加聚焦“高品质”和“绿色发展”。“十四五”时期,天河将高标准改造广州东站,打造广州国际金融城站等5个城际铁路枢纽,打造“九纵十一横”主干路网。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加快“一校一策”实施校园功能微改造,缓解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压力,“十四五”期间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将超28000个。在建设健康城区方面,天河也将高水平规划建设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等5个三级医院,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升级。
编辑:冯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