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番禺、黄埔、花都均提出“十四五”经济要高质量发展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1-07-29 07:37

南都讯 记者冯芸清 实习生严思蕴 7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1年总第109场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白云区、番禺区、黄埔区、花都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其中,因地制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这四区“十四五”时期共同的重点任务。

白云:建成广州最好最强最有活力的区之一

白云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八大重点任务”,要将白云区建成广州最好、最强、最有活力的区之一。其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被摆在八大重点任务首位。未来,白云区将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未来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白云新城、广州设计之都、广州时尚之都、广州西岸等平台发展。

白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蔡胜在会上表示:“重大项目建设将是助推白云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十四五”期间,白云区将谋划实施多项重点项目,加速白云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广州白云火车站、地铁18号线、22号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谋划建设华为研发中心、北大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等产业项目;投资珠江西航道河涌整治、石井河景观提升等生态环境项目。

微信图片_20210728215103.jpg

白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蔡胜。广州市新闻办供图。

此外,白云区将在“十四五”期间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增强国际枢纽能级。加快推进广州白云站、广湛高铁等铁路项目建设,逐步实现镇街地铁全覆盖。建设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白云公共数字平台,打造空、铁、水、陆、信息国际综合枢纽。

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城乡环境同样是白云区“十四五”的重要任务之一。白云区计划加快田心、小坪、陈田、大源旧村改造实施进度,谋划萧岗、三元里等54个重点区域、重点平台周边的旧村改造,拆除违法建设5000万平方米以上,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建设富有白云特色的“万里碧道”,打造钟落潭健康产业、太和山地休闲、江高岭南水乡、人和空港四张名片。

番禺: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城区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番禺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开创“两轴三区多园”现代产业发展新局面。其中,“两轴”是指围绕南大干线产业创新轴和番禺大道文商旅融合发展轴,形成番禺“黄金十字”的产业发展轴线;“三区”指以广州大学城、“万博长隆—广州南站”、莲花湾片区为核心,分别打造数字经济集聚区、粤港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集聚区;“多园”是指推动区内番禺节能科技园、番禺工业经济总部园等15个重点产业园区发展。

南大干线将成为广州珠江主航道南岸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动脉”。番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吴惠垣表示:“我们将过资源要素整合,串点成线、线点结合,以建设南大干线经济带为着力点,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深度整合。”

微信图片_20210728215110.jpg

番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吴惠垣。广州市新闻办供图。

其次,番禺区将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将番禺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城区。健全统筹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预计新增就业人数达8万人;计划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4.22万个。医疗层面,番禺将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文化层面,建成番禺区图书馆新馆、工人文化宫等项目。

同时,番禺也将推进16个镇街城乡融合发展,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重点推进17条旧村改造,统筹实施一批旧街区、旧厂房和老旧小区改造,推进3条城际铁路、8条地铁、30多个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广州大学城湿地公园升级改造、万博商务区公共绿地景观提升等工程。

黄埔: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十四五”期间,黄埔区将进一步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不断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坐拥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黄埔港、生物岛四大战略平台,黄埔区将创新驱动放在重点任务第一位。

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经济师顾晓斌表示,未来,黄埔区将聚焦发挥区域内大院大所云集、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优势,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黄埔区将建设知识城科教创新区等综合性科教园区,建好海归小镇和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涵盖人才住房补贴、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的人才安居体系,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微信图片_20210728215100.jpg

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经济师顾晓斌。广州市新闻办供图。

人才是创新的源头。顾晓斌提到:“我们最近出台了人才自由港的十条扶持政策,对院士工作落户最高奖励一个亿,对各种层次的人才提出‘上管老下管小’的服务模式。”

同时,黄埔区“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提出大力提升实体经济。持续壮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汽车等新兴产业。,打造一大三千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两千亿级(汽车制造、新材料)、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绿色能源、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健康食品)。

基层社会治理方面,黄埔将加快建设轨道交通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66条旧村拆除攻坚任务,建成“三旧改造”安置房500万平方米。建设海丝文化交流中心,打造“一庙两馆(南海神庙、广州海事博物馆、外贸博物馆)”等一批地标性文化设施。“十四五”期间,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数6.5万个;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10000张以上,实现翻番。

花都:实现“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转变

作为国际空铁枢纽,花都区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首先要实现从“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的转变。为实现与广州中心城区“半小时通勤”、与大湾区主要城市“一小时直达”,提升花都国际空铁枢纽能级,花都将推进广州北站T4航站楼、地铁18号线北延(广州东站至天贵路)城际、地铁22号线北延(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地铁24号线等建设。

依托白云机场和广州北站空铁联运,花都区将在“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经济枢纽建设提速。花都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闵飞表示:“我们要推动提升通关和签证便利化,扩大过境免签城市范围、延长过境停的留时间,优化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服务,把白云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转化为目的地的客流。”花都将推动东广场北站免税商业综合体2022年4月前动工建设,西广场项目2022年7月前动工建设,打造免税之都。

微信图片_20210728215105.jpg

花都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闵飞。广州市新闻办供图。

此外,花都区将通过做强做优花都汽车产业集群、打造临空高科技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市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花都将强化东风日产汽车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大力发展飞机维修、零部件制造、航材生产、高端会展、进口药物集散等产业,打造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千亿临空产业集群。

民生方面,花都将推进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花都院区、市第六中学、广雅中学花都校区高中部等在建项目,推动新的青少宫、图书馆年底建成开放。

编辑:冯芸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