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国共产党北滘镇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认真回顾总结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各项工作,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过去五年,北滘在各项经济指标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的同时,城市“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五年累计投入11.7亿元提升城市品质内涵,累计投入33.3亿元推进18所学校新改扩建,新增学位12000个。新增4.3万“新北滘人”落户,高层次产业人才数量位居全区首位。
在四大产业集聚加速培育的同时,未来五年北滘还将迎来更多高素质人才,面对过往的配套短板,北滘提出,未来五年最优质的资源留给教育,全面发力城市品质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建设,更将打造“半城半绿、无限延伸”的湾区明珠,实现“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全覆盖。
北滘镇党委书记张新杰作党委工作报告
过去五年,北滘城市格局进一步优化。数据显示,五年共启动了25个重点区域规划研究和40项控规修编,基本实现全镇控规全覆盖,治理违法建设面积超98万平方米,推动城市功能和空间形态双提升。
五年累计投入11.7亿元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和园、和美术馆等城市地标和悦然广场、碧乐时光等城市综合体建成使用,东平河岸和新城区灯光夜景、党群服务中心等提升工程成效突出,10.5公里生态水岸、3.6万平方米跹陌花田和20公里新建交通路网全面开放。
在产业升级和区域建设的同时,过去五年新增4.3万“新北滘人”落户,高层次产业人才数量位居全区首位,城市吸纳人口、集聚产业的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
在民生改善方面,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五年累计投入33.3亿元推进18所学校新改扩建,新增学位1200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1%。引进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博实乐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携手北滘中学实现战略合作,办学质量大幅提高。
同时,立体化医疗服务体系提标扩面,北滘医院升级为顺德第三人民医院并加快推进改扩建工程,和祐国际医院启动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日趋完善。
此外,北滘青少宫、顺德自然科学馆、朝亮艺术馆开放运营,家门口的文化公园、读书驿站和品牌乡村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内涵。
一流的城市品质,已经成为人才集聚的重要要素。
为更好、更及时了解人才所需、民生所求,就群众关心的公共服务精准投入,近年北滘实施两次大规模民意调查。调查表明,教育、医疗、文化设施等优质公共服务不足已经成为优秀人才安家落户的最大制约。
未来五年,北滘提出要以“五星级”公共服务标准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把最优质的资源留给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提质扩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品质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以面向国内一流、国际优质的要求,加快推进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顺德美的学校、北滘实验学校、国华纪念中学扩容等一批项目建设。
同时,加快推进美的和祐医院和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建设,加大“院院合作”和高层次医疗人才引进力度,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特色专科,切实解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群众看病难问题。
创新北滘文化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加快新城区体育中心建设,加大文化品牌的塑造力度,加强对北滘形象宣传,积极开展有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积极支持北滘文化“走出去”。
未来五年,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北滘还将融合创新建设以人为核心的城乡家园,突出规划先行、突出系统推进、突出共建共享,打造“半城半绿、无限延伸”的湾区明珠,到2025年基本实现“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全覆盖。
其中,将重点建设大美北滘,包括营造“大美+”新空间,依托25千米新理念智慧绿道,将生产、生活、生态各类节点互相融通、立体串联,打造城市公园组团,构建生态共享空间。
营造“大美+”新场景,延展城乡发展脉络,着重通过景观设计和场景营建开展“微改造”“微更新”,建设更多家门口的街角公园、滨河景观、沿道绿廊,打造乡村振兴组团,创建宜居大美场景。
营造“大美+”新业态,引入国资力量和社会资本推动连片规模农田开展整合整治,复合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多元功能,吸聚农业科研、农业会展、农业旅游等产业资源,打造农业文旅组团,做强农业现代化“美丽经济”。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路漫漫
编辑: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