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副教授苏炳添刷新亚洲纪录,曾呼吁为大龄运动员提供平台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1-08-02 23:54

在8月1日晚举行的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8的成绩夺得第6名。在决赛前2个半小时的半决赛中,他以9秒83的成绩排在小组赛第一,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进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苏炳添比赛后说:“今天是一辈子最好的回忆。今天的成绩应该说没有让大家失望,希望在几天后的接力比赛中继续带来中国速度。”

入职暨大已3年,曾就百米短跑技术撰写论文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除运动员的身份外,苏炳添还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的副教授。

根据暨南大学官网信息,苏炳添是暨南大学2017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于2018年4月正式受聘为暨大体育学院副教授,如今,他入职暨大已有3年,带的第一拨硕士生已经毕业了。

南都记者查询发现,从2019年到2021年,苏炳添在期刊和报纸上发表了数篇文章。其中,《新时代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一文发表于《体育科学》,被引量有35次,下载量达2184次,苏炳添是第一作者。

暨南大学官网介绍,苏炳添对暨大有着深深的母校情结,多次在休整期抽出时间回校为暨大学子上课。2018年10月15日,苏炳添利用国家田径队休整的空余时间,回到暨大首次为学生们集中授课。

“比起做教练,我更喜欢当一名老师。”苏炳添曾在采访中透露,完全退役后将继续在暨大任教。他说,在国外接触了许多教学的新方法,他很乐意教给学生们,其是教给暨大学子,因为暨大是他非常重要的一个起点。

6年前冒险改变起跑技术,突破百米10秒大关

2015年5月底的金站,苏炳添跑出了9秒99的好成绩,成为首位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而这得益于他对技术动作一次次大胆的改革。

6年前,苏炳添在美国训练期间就产生了改革技术的想法。当时的外教对他的主力腿进行了测试,并赞成他改变起跑技术。

起跑技术并不是说改就改的,近十年的训练经历使他形成了肌肉记忆,看上去小小的改变都可能导致他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上一败涂地。但苏炳添经过慎重思考,决定冒险改变,“我相信自己,不相信什么极限”。最终,这个改变成功了,他突破了百米10秒大关。

改变起跑技术后,苏炳添的起跑脚从右脚改为左脚,步数由原来的47步增加到48步,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冒险,但他很幸运地成功了。

32岁刷新亚洲纪录,呼吁为“大龄”运动员提供平台

1989年出生的苏炳添今年32岁,这也是他第3次参加奥运会,在赛场上堪称是“老将”。

在百米跑的赛场上,苏炳添是第一个拿到钻石联赛冠军的中国人、第一个田径世锦赛跑进100米决赛的中国人、第一个跑进奥运决赛的中国人、9秒83刷新亚洲纪录的中国人。

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许多运动员都选择在26岁左右的年纪退役,而苏炳添选择继续坚持,并且在30多岁跑出了刷新纪录的成绩。

2019年,苏炳添在《体育科学》期刊发表题为“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曾呼吁相关部门为“大龄”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提供平台。

苏炳添在论文中写到:“通过调研发现, 我国部分“大龄”运动员存在过早退役问题。近年, 随着运动员身体条件的变化, 训练手段的科学化, 以及伤病康复水平的提高, 我国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不断延长, 且出现了“大龄”依然创造个人最好成绩的现象, 如笔者在29岁依然跑出9.91 s的世界级成绩。然而, 有大批运动员在26岁左右就选择退役, 错过了进一步提高成绩的可能性, 这些运动员大都经过了国家的长期培养, 一定意义上是人才的严重浪费。这需要引运动员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首先, 让“大龄”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生涯保持信心, 相信通过科学化的训练与保障可以取得优异成绩;其次, 相关部门需要为“大龄”运动员提供激励、保障, 诸如为其提供参加国内外大赛的机会, 以激发运动员潜能。”

本次东京奥运会上,32岁的苏炳添再次证明了“大龄”运动员的实力。今年4月份,他曾在采访中表示,“现在这个岁数要靠意志力,自己和自己拼,最重要的就是家人的帮助。天下的父母都想,让自己为孩子做个好的榜样,我就是想做个榜样给孩子看。”

南都见习记者 丁境炫 发自北京

编辑:程姝雯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