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近日,经过1年多的筹备,深圳市首家公立医院办普惠性托育园——深圳市宝安区善育托育园(下称“善育托育园”)正式开园。
就在不久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发布,作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重大决策,开启我国人口发展新阶段。《决定》提出,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
在三孩政策的大背景下,善育托育园可谓应时而生。该园是深圳市首家具有示范效应的公立医院办普惠性托育园,由宝安区政府提供现有且符合托育机构建设标准的公配物业,区财政出资,宝安区卫生健康局主管,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建设并运营。
正式运营后,效果如何?家长评价如何?公办托育园的模式能否大规模复制?
有教育观察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主要目的是发展普惠托育,减轻家庭的育儿负担。与大规模兴办公办托育园相比,将2-3岁孩子的托育纳入学前教育阶段,更为现实可行。
托育缺口庞大
当前,我国的托育供给还不能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在一场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0至3岁婴幼儿约4200万,其中三分之一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调查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仅为5.5%左右,供给和需求缺口还比较大。
绝大部分的3岁以下儿童仍是以家庭照护为主,但许多年轻的家长工作繁忙,托育服务的需求强烈,而托育服务的供给还难以跟上,供给和需求的冲突由此而生。
在此背景下,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政策引导和统筹引领,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大力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优先支持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当前国家全面开放三胎政策的实行,托育服务机构的需求也将继续增加。
杨文庄也表示,国家卫健委将按照《决定》的要求,把托育服务作为重点来抓。实施“十四五”普惠托育服务扩容和托育建设专项工程,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的建设。实现到“十四五”末,使每千人的托位数从目前的1.8提高到4.5的目标。支持多元供给,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规范家庭托育服务健康发展,要调动国企、社会、资本等各类主体积极投入托育行业。
医育结合
上述善育托育园地址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魅力时代花园4栋一楼,室内面积406平方米,共设置3个班级,提供60个托位,试行阶段为2-3岁婴幼儿提供全日托照护服务。入园时间为8:00—8:30,离园时间为16:30—17:00。在收费标准上,保育费3800元/月,餐费800元/月。
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缘何成为举办单位?该院拥有深圳市最早、规模最大的公办科学育儿指导中心,在儿童早期发展领域,已经积累了12年的科学育儿先进经验。从2009年至今,由点到面延伸,大力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营养、卫生、安全、环境等宣传和倡导。不仅在院内提供亲子课程服务,引导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交流和互动,还将科学育儿活动(亲子课程和家长学校)送到宝安区10个街道124个社区,打造“科学育儿社区1公里服务圈”。
善育托育园按标准配有13个岗位,所有员工均具有婴幼儿照护经验或相关专业背景,持相关专业证书,每年至少接受2次以上的区级以上培训,涵盖保育、卫生保健、儿童急救技能等内容。每个班级配有一名班主任、一名护士、一名保育员,最大程度关注每个孩子的健康发展。
据介绍,托育园的一日流程,从入园到离园,每一个环节,包括游戏活动、饮食搭配、阅读互动,户外运动,自我照顾,同伴关系等都紧紧围绕着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一核心。入园为孩子建立健康档案,以便关注孩子阶段性的发展是否符合生长规律;根据不同月龄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开展游戏与活动,如绘本、教具、玩具的投放与引导;每天入园时向家长问询孩子在家健康状况,为每个孩子撰写每日观察记录,包括学习、活动、饮水、排便等各项内容;建立家校沟通群,方便家长随时沟通和咨询,有通畅的渠道让家长关注孩子的正常健康发展。
善育托育园负责人、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科主任冯承芸介绍:“我们对孩子的关注是科学、全面的。就算在孩子们午休时也不能松懈,老师、保健员和园长会巡视孩子们的睡姿、呼吸、体温、孩子之间的间距等,是否会有呼吸或者消化上的不适,以保证及时发现孩子的健康问题。”
2-3岁纳入幼儿园是可推广的模式?
深圳大力推动托育园的发展要追溯到去年。2020年3月,深圳市印发《关于印发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 年)》,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自当年起,深圳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的托育机构启动备案。此外,为了弥补托育短板,深圳启动普惠性托育机构的建设,引导社会各方力量为确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安全规范的托育服务。
相比于民办托育园质量的良莠不齐,公立医院办的善育托育园无疑更能让家长放心。虽然公立医院数量有限,公立医院办园模式难以大规模推广,但是公办托育园可行吗?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全国不少地方已经在陆续兴建公办托育园。2019年,福建省建成首家公办托育园,设5个班共100个学位。今年4月,湖北武昌首家公办托儿所开班,为1.5岁至3岁幼儿提供全日制照护服务。同一月,昆明2家公办托育机构表示年内将开园招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南都记者表示,建议直接将托育园纳入幼儿园体系,“2-3岁纳入幼儿园才是可推广与复制的模式。”
我国有些地区的幼儿园在2010年之前,是接收3岁以下孩子入托的。后来,为解决3-6岁适龄孩子的入园问题,要求幼儿园取消托班,将幼儿园学位都提供给3岁以上幼儿。这带来2-3岁孩子的入托难。
熊丙奇说:“从全国范围看,3岁以下幼儿的托育基本都由社会力量供给,而由于供需失衡,托育机构良莠不齐,政府应承担托育服务的兜底责任。”
2021年7月20日,《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决定》表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
熊丙奇认为,这是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重大转变,主要的目的是发展普惠托育,减轻家庭的育儿负担。我国之前实行3-6岁的学前教育,幼儿园只招收3岁以上的幼儿入园。随着我国大幅提高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以及适龄幼儿数下降,有的地区的幼儿园已经有条件接受2到3岁的幼儿,由此可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他说:“在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接受2到3岁幼儿入园的基础上,我国还可实行2-6岁学前教育,把2-3岁孩子的托育完全纳入学前教育阶段,加大对托育的保障力度。”
采写:南都记者 王玉凤
编辑: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