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孙女:他曾说全球发展不能没有中国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1-08-10 09:37

微信图片_20210807234143.jpg

编者按:百年砥砺,大道不孤。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向一切同中国人民友好相处,关心和支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各国人民和朋友,致以衷心的谢意!”即日起,南都、N视频推出“寻访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友人后代”系列报道,听他们讲述亲人与中国共产党的友好交往故事,以及他们眼中的今日中国。

“我的曾祖父坚信,中国的力量在于未来将无法被忽视,全球的发展也不能没有中国,事实证明他是对的。”57年前,在法国前总统夏尔·戴高乐将军的推动下,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57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他的曾孙女娜塔莉·戴高乐(Nathalie de Gaulle)向南都、N视频记者感言道。

戴高乐将军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64年1月27日,在东西方冷战正酣的大背景下,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

尽管戴高乐将军一生无缘造访中国,但戴高乐家族与中国的情缘延续至今。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戴高乐将军的曾孙女、现为法国多个商业组织创始人和负责人的娜塔莉·戴高乐接受了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她表示,中国这个东方古老大国所散发的能量和力量让人着迷,“这片土地似乎能让一切美好都成为可能。”

800x1203_6110982628112.jpg

娜塔莉·戴高乐。受访者供图

【专访娜塔莉·戴高乐】

“曾祖父深信中法建交对世界发展有益”

南都:19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回顾这段历史,你如何评价曾祖父为中法友谊所做的贡献?

娜塔莉·戴高乐:1964年1月27日,戴高乐将军所领导的法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标志着当代中法友谊正式开启。当时这一在外界看来非常大胆的举动,最终促成中法两国在各个领域率先全面开展对话,往后的数十年,中法友谊从未动摇。

微信图片_20210809104822.png

1964年6月,中国首任驻法国大使黄镇在巴黎爱丽舍宫递交国书后,同戴高乐总统(中)合影留念。

我的曾祖父是个务实的人。父亲告诉我,曾祖父常说中国的力量在于未来将无法被忽视,所以他希望推动法国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而除了基于外交政策的实用主义,他为人类服务的心也是不变的。他曾说,中国的文明历史悠久,全球发展不能没有中国,他深信中法建交对世界发展有益。就如他在中法建交后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所说,“法国只是承认了世界本来的面目”。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南都:你的曾祖父是否影响你看待中国的方式?

娜塔莉·戴高乐:很遗憾,我没有与我的曾祖父直接接触过,他的故事我大多是从父亲口中了解的,但他对中国的情怀一直深深影响着我。请允许我再次回到1964年1月31日的那场新闻发布会,我的曾祖父在会上表示,“在广袤的国土上,居住着‘伟大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是地球上人数最多的民族,中国不仅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中国从根本而言是一个文明,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积极地、建设性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这是多么让人敬佩的眼光和话语。他的话一直鼓励着我去探索中国,中国的文明、地理、经济各方面,都拥有着巨大活力。

中国的能量和力量让人着迷”

南都:你对中国有何印象?

娜塔莉·戴高乐:2014年应中国政府邀请,我和家人参加了中法建交50周年的庆祝活动,那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我第二次去中国是2019年,我以演讲者的身份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从国际论坛。

中国这个东方古老大国所散发的能量和力量让人着迷,这片土地似乎能让一切美好都成为可能。作为一名企业家,我也有幸结识了中国很多成功的商业人士、研究人员和学者。很多时候,他们的理念极具创意,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务实意识,与他们的交流让我获益良多。我期望当国际旅行恢复时,能第三次到中国访问。

南都:你曾说,相信多边主义不会消亡。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你对多边主义的未来有何预判?

娜塔莉·戴高乐:21世纪人类所面对的挑战多种多样,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包括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能源短缺,健康危机,武装冲突等。这些挑战都是在人口爆炸的时代下出现的,无论我们所在何处,都无法逃避,必须所有人一起合作来共同面对。谁能相信全球可持续化发展,能靠一个只为了自己利益行事,毫不考虑其他国家主权和多边框架的、自私的国家来实现?

国际合作从来都不完美,却不可或缺,各国利益尽管不完全一致,却需要彼此让步和妥协来应对摆在眼前的全球挑战。我认为,各国必须尽一切努力使多边机制能够清醒、务实、有效率地工作。

从这个角度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以及近年来世卫组织推出的“获取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计划”等在内的行动,都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是构建更美好的世界的抓手,需要各国本着平等和尊重的精神共同合作完成。

中法可在高科技和气候变化领域加强合作”

南都:你如何评价近年来的中法关系?

娜塔莉·戴高乐:中法关系历史上曾有多个“率先”,除了中法建交,1997年中法率先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04年中法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开创性的伙伴关系机制,旨在为两国提供一个协商双边和全球问题的特别平台。

过去几十年,中法两国关系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我们看到了两国之间越来越多的文化、经济交流,未来还将致力于一同迎接气候变化等挑战,总体来说,我们的关系是更加密切的。很高兴,我们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南都:对于中法两国的未来合作,你有何愿景?

娜塔莉·戴高乐:我觉得未来中法两国在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领域可以加强合作。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没有第二个生存的选择,全球应该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

此外,中法两国在高科技领域也有广阔合作空间。中国有不少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公司,包括新能源企业等。法国有非常好的工程师、优秀的人才队伍,中国也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希望通过技术与环保的结合,推动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人物背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美国带领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禁运与封锁。1958年,戴高乐将军重新执政,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更加重视加强同中国的关系。1963年10月,戴高乐总统授权法国前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前来中国,代表他同中国领导人商谈两国关系问题。

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建交,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仅40余字的建交公报,字字千钧,轰动国际社会,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

法国在同新中国的交往史上创下诸多“第一”: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机制性战略对话的西方大国;第一个同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国家第一个同中国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的西方国家第一个同中国开辟直航航线的西方国家第一个同中国互办文化年、互设文化中心的国家第一个同中国开展青年交流的西方大国……

1969年11月,戴高乐将军离世。后来,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前和外交部三处降半旗致哀。毛泽东在给戴高乐将军的夫人的唁电中说,戴高乐将军是“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

戴高乐将军的中国情怀,也成了家族后人对他的共同记忆。他的侄子贝尔纳·戴高乐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戴高乐将军多次表达过访问中国的愿望,他也很喜欢阅读有关中国的书籍,爱和去过中国的人交流,还多次拜访旅法的汉学家。

据悉,夏尔·戴高乐原本计划于1970年年底访华,并计划将“与毛泽东的会见”作为自己回忆录的最后一章,还准备附上他与毛泽东会见时的照片。后因心脏病猝然离世,他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史料来源:新华社、参考消息)

“寻访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友人后代”系列报道

总策划:戎明昌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记者 余毅菁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寻访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友人后代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