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象“旅行团”逛吃1300公里后回归,专家:今后还会迁徙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拍客
综合2021-08-10 15:35
800x508_61121fbceaeac.jpg

群通过老213国道元江桥(无人机照片,8月8日摄)。

800x492_61121fbc881bd.jpg

象群通过老213国道元江桥(无人机照片,8月8日摄)。

云南北移亚洲象群自今年4月离开传统栖息地,一路逛吃到昆明后南返,于8月8日晚跨越最大障碍元江干流,总共走了多远?云南省林草局局长万勇说,北移亚洲象群迁移110多天,迂回行进1300多公里。为确保人象安全,沿途疏散转移群众15万多人次。

在9日晚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指挥长、省林草局局长万勇介绍,2020年3月,北移亚洲象群离开原栖息地——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7月进入普洱,今年4月16日从普洱市墨江县进入玉溪市元江县,离开其传统栖息地。

4月16日以来,北移亚洲象群迁移110多天,迂回行进1300多公里,途经玉溪、红河、昆明3个州市、8个县市区。8月8日20时零8分,14头北移亚洲象安全过桥渡过元江干流继续南返。加上7月7日已送返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雄性亚成体独象,北移的15头亚洲象全部安全南返。

在9日晚云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北移亚洲象群安全渡过元江”新闻发布会上,有关专家分析,随着云南野象种群数量快速增长,野象扩散与迁移十分常见。今后亚洲象还可能出现大范围迁徙事件,可能是“短鼻家族”(此次北移象群),也可能是其他象群或独象。

“关于象群是否会再度北移这个问题,答案几乎是肯定的。”北移亚洲象群处置专家组成员、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说。亚洲象曾经遍布黄河流域至云贵高原,对它们而言,迁移是一种正常行为。迁移有助于野象寻找新的栖息地和开展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他介绍,大象智力水平很高,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于迁移的路线能够形成记忆地图。大象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强,每次成功翻越高山、跨越桥梁或者利用人工设施的经验都可能得到累积和传承。

“亚洲象的迁移扩散不可避免。”沈庆仲表示,就现阶段而言,迅速构建完善的监测防控体系,运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对亚洲象活动进行有效管控,尽可能避免亚洲象大规模迁移扩散至关重要。建议进一步全面分析总结亚洲象北移的经验教训,尽量将象群活动范围控制在适宜栖息地区域。

云南省林草局局长万勇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调查监测显示,近年来云南亚洲象种群呈现3个明显变化:一是数量增长。通过多年的保护,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978年的150头左右增长至目前的300多头。

二是种群扩散。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象仅分布于西双版纳和南滚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到2020年底,亚洲象长期活动范围已经扩大到云南省3个州市、11个县市区、55个乡镇,且大量活动于自然保护区外。

三是习性改变。野象由原来的“怕人”,变成了现在的“伴人”活动,频繁进入田地和村寨取食,食性已发生改变,人象活动空间高度重叠。(完)

新华社发

编辑:段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