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当晚,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再次引发全网关注——象群南返途中渡过重要节点,离其适宜栖息地更近了一步。
南都记者了解到,8月8日20时许,14头北移亚洲象安全过桥渡过元江干流继续南返。最新消息显示,截至11日10时,象群在玉溪市元江县咪哩乡附近活动,距离普洱市墨江县辖区最近13公里。回顾象群此次北移之旅,有“象宝宝”诞生,也有公象离群而去最终被“遣返”。
象群目前虽已安全通过元江,但相关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还将持续,直至象群进入普洱市墨江县适宜栖息地后,转由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实施常态化管理。有专家分析,对亚洲象而言,迁移是一种正常的行为。随着云南野象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野象扩散与迁移十分常见,今后亚洲象还可能出现大范围迁徙。
象群离开原栖息地超百天,迂回行进1300公里
2020年3月,北移亚洲象群离开原栖息地——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7月进入普洱市,于2021年4月16日从普洱市墨江县进入玉溪市元江县,离开其传统栖息地。
此后象群一路北上,并逐渐引发网友关注,“象群到哪了”一度成为大家每日必刷的新闻。6月2日晚,象群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但此后几天并未继续长距离向北迁移,并在6月8日晚重回玉溪市,进入易门县十街乡。此后,象群总体向西南方向迂回迁移。
象群一路迁移的过程中,有“象宝宝”诞生,也有公象离群而去。去年11月,一头母象在普洱市墨江县生了个孩子,让当时的象群壮大至17口。而今年以来,已共有3头象离群而去,其中2头在4月下旬返回普洱市墨江县,6月6日,又有1头公象离群独自活动。
7月7日凌晨,为防范离群公象进入玉溪市人群密集区域,造成公共安全风险,现场指挥部按照拟定的应急管控预案要求,紧急启动对离群公象的捕捉转移应急管控措施。7月7日15时,离群公象已安全转移至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各项生理指标正常。
8月8日20时许,14头北移亚洲象经玉溪市元江县老213国道元江桥安全渡过元江干流,从元江北岸返回南岸。
8月9日,南都记者从“北移亚洲象群安全渡过元江”新闻发布会获悉,2021年4月16日以来,北移亚洲象群迁移110多天,迂回行进1300多公里,途经玉溪、红河、昆明3个州(市)8个县(市、区)。加上7月7日已送返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雄性亚成体独象,北移的15头亚洲象全部安全南返,象群总体情况平稳,沿途未造成人象伤亡。
据央视新闻消息,9日18时至11日10时,14头象均在监测范围内,人象平安。象群总体向西南方向移动11公里,直线距离6.5公里,目前在玉溪市元江县咪哩乡新安寨西侧林地内活动,距离普洱市墨江县辖区最近13公里。
据了解,象群目前虽已安全通过元江,但相关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还将持续,直至象群进入普洱市墨江县适宜栖息地后,转由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实施常态化管理。
为北移象群疏散转移群众15万人次,投放象食近180吨
在象群一路迁移成为“顶流网红”背后,各方为防范人象冲突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制定多种方案,同时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路护航象群南返。
5月29日,云南省成立亚洲象群北迁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挥调度亚洲象北迁沿线安全防范工作,国家林草局派出了由局领导带队、各有关司局负责人组成的指导组。
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13名专家组成北移象群处置专家组,全程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云南省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双版纳亚洲象繁育与救护中心、昆明动物园、云南野生动物园,以及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的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组成专业“护象队”,全程指导布防工作。
据了解,为了让象群远离人群,远离人口比较密集的居住地,当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盯象、管人、助迁、理赔”八字方针。现场通过地面人员跟踪与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象群进行24小时监测,实时掌握和研判象群活动路线。
对亚洲象可能经过的区域,当地提前进行交通管制,疏散转移群众,避免人象接触。同时,通过封堵重要路口、动态鸣警、科学投放食物等方式,阻止象群进入人群密集区域,帮助象群折返迁移。
截至8月8日,云南省共出动警力和工作人员2.5万多人次,无人机973架次,布控应急车辆1.5万多台次,疏散转移群众15万多人次,投放象食近180吨。
象群一路迁移途中,也有部分农户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房屋舍栏等遭受损失。因此,象群过境对当地居民造成的财产损失如何补偿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据悉,野生动物公众责任险承保公司受理亚洲象肇事损失申报案件1501件,评估定损512.52万元。目前,已经完成理赔939件,兑付保险金216.48万元,相关赔付工作正有序推进。
专家称象群过元江是重要节点,未来还可能出现大范围迁徙
官方信息显示,8月8日20时许,14头北移亚洲象安全过桥渡过元江干流继续南返,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为何象群渡过元江干流是“决定性进展”?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前象群北上迁移时,曾于5月11日上午渡过元江干流,当时元江干流处于枯水期。但进入7月后,元江进入丰水期,水流量的剧增,给象群“南回”造成了巨大障碍。
据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介绍,对于带着幼象的象群来说,自行渡江难度较大。象群自7月27日向南返回至元江县境内后,指挥部就着手考虑帮助象群渡江的问题,制定了从水域和桥面渡江的两套方案。
通过提前勘察地形,预判象群迁移活动路线,综合考虑象群的移动速度和活动节律,预设了适宜的取食、取水和休憩地点,并按照预设路线布设移动脉冲电围栏等安全防范设施,结合补食补水诱导、人工开路避开人口密集区等工程,最终协助象群到达适宜渡江的地点,顺利渡江,人象平安。
而从亚洲象适宜栖息地的角度来讲,元江干流也是亚洲象栖息地适宜性的一条分界线。
陈明勇表示,通过专家由南向北对西双版纳—普洱—玉溪—昆明的地理气候环境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对亚洲象而言,越向北,气温越低、食物越少,越不适宜亚洲象栖息。而元江水系分隔了两个重要的自然气候带,南北两岸植被类型差异明显。象群到达南岸,栖息地适宜性将大幅提升,并且更容易与其他族群交流。
象群渡过元江后,回到其适宜栖息地指日可待。那么象群是否还会再次北移?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对此表示,“答案几乎是肯定的”。他介绍,历史上,亚洲象曾经遍布黄河流域至云贵高原的大片区域,对它们而言,迁移是一种正常的行为。
同时,迁移有助于野象寻找新的栖息地和开展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并且大象的智力水平很高,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于迁移的路线能够形成记忆地图。亚洲象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强,每次成功翻越高山、跨越桥梁或者利用人工设施的经验都可能得到累积和传承。
“随着云南野象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野象扩散与迁移十分常见。今后,亚洲象还是可能会出现大范围的迁徙事件,可能是此次的‘短鼻家族’,也有可能是其他族群或独象。”沈庆仲说。
据其透露,关于亚洲象保护,国家林草局和云南省政府已经着手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从保护和平衡的角度开展有预见性的、长期的总体布局与规划。
他介绍,就现阶段而言,至关重要的是迅速构建完善的监测防控体系,运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对亚洲象活动进行有效管控,尽可能避免亚洲象大规模迁移扩散。建议进一步全面分析总结亚洲象北移的经验教训,科学论证利用元江、通关、哀牢山等天然屏障部署防线的可能性,尽量将象群活动范围控制在适宜栖息地区域。
“象群回归后,在云南省林草局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下,各地关于亚洲象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的工作机制已经形成,即使象群北移事件再度发生,相信我们也能够从容应对。”他说。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马铭隆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云南野象群北迁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