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当前,应用程序信息骚扰、“大数据杀熟”等问题备受关注。8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臧铁伟在记者会上介绍,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三次审议稿)将提交本月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明确自动化决策,包括用户画像、算法推荐等,应当在充分告知个人信息处理相关事项的前提下取得个人同意,不得以个人不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臧铁伟。
臧铁伟称,草案对自动化决策的概念作出界定,自动化决策是指通过程序自动分析、评估个人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或者经济、健康、信用状况等,并进行决策的活动。同时,草案拟明确自动化决策应当遵守个人信息处理的一般规则,包括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目的明确和最小化处理原则,公开透明原则,信息质量原则,责任原则等,自动化决策,包括用户画像、算法推荐等,应当在充分告知个人信息处理相关事项的前提下取得个人同意,不得以个人不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
“在上述规则下,草案对自动化决策作出专门规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保证自动化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的公平、公正,不得通过自动化决策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并在事前进行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臧铁伟称。
此外,草案还赋予个人充分的权利,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应当同时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个人提供拒绝的方式;作出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决定,个人有权要求予以说明,并有权拒绝仅通过自动化决策的方式作出决定。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