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时发现舌根大肿物,机器人经口手术摘瘤不“毁容”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1-08-13 14:49

“这几个月咽口水和吃饭时总觉得喉咙有东西卡住似的。后来多亏在社区做核酸检测时,检测人员发现我舌根部有巨大肿块,建议我尽快到肿瘤医院就诊。”刘女士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门诊告诉宋明主任医师

通过专科检查,宋明医生发现刘女士的舌根部肿物达到5cm,几乎占据整个舌根部并向口咽腔突出。MRI检查也提示舌根巨大肿块有幼儿拳头大小,向前侵犯部分舌体,向下侵犯部分口底肌群;活检病理诊断考虑为舌根腺样囊性癌。手术摘除是最佳方案,但如何即摘巨瘤,又保证女患者的容貌,中肿团队决定启用手术机器人来辅助。

image001.png

体格检查和MRI检查均提示刘女士的舌根部肿物已经异常巨大,已经开始挤压食道、呼吸道。

肯定得手术摘瘤,但传统术式会“毁容”

舌根、扁桃体、软腭等口咽部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但刘女士得的这种舌根腺样囊性癌较罕见,对放化疗不敏感,手术是刘女士的最佳治疗选择。

面对刘女士舌根部肿物体积巨大的情况,宋明陷入了两难:按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刘女士是需要接受开放性手术的,但这种术式需要将下唇及下颌骨裂开才能暴露并切除舌根肿瘤

这样的传统开放性术式让宋明想到了20多年前刚工作不久时他接诊的一个病情与刘女士类似的患者。当年那位患者是一位戏曲演员,通过戏曲表演获得了许多观众的支持和仰慕,后来不幸罹患舌根癌,受限于当时的治疗水平,她接受了开放性手术治疗,导致其面容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术后的发音、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不理想,让其内心深受打击,拒绝接触社会,最后郁郁而终。

医者父母心,面对才40来岁的刘女士,为了避免惨痛经历再次发生,宋明决定采用经口机器人手术为其治疗

在详细且全面地了解了经口机器人手术的原理以及对比传统开放性手术的特点后,刘女士决定接受经口机器人手术切除舌根肿瘤治疗方式。今年7月3日,面对复杂病情,宋明团队迎难而上、优化经口机器人手术方案及过程。手术仅用时90分钟,出血量不足50ml,成功将舌根肿瘤完整切除,并保证足够的安全边界,而且无需进行气管切开术。

“不担心术后家人见到我会害怕了”

让医患都欣慰的是,手术效果非常理想:刘女士在手术后可以进行语音交流,手术后第3天开始经口饮水和进食流质食物,没有出现吞咽障碍和呛咳的情况,手术后第5天就拔除鼻饲管,完全恢复经口饮食。
image003.png

宋明团队在进行经口机器人手术切除舌根肿瘤

“感谢宋教授团队的尽心救治和呵护,我不用担心手术后家人见到我会害怕。”刘女士苏醒后的第一句话让宋明感触良多。


               

机器人辅助开通不同的手术入路

经口机器人手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口咽癌治疗的模式。经口机器人手术,即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切除口咽癌等头颈部肿瘤。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经口机器人手术具有不逊于开放手术和同期放化疗的疗效,却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颌面部无疤痕、吞咽功能恢复快、降低气管切开率等后两者所无可比拟的优点,正逐渐成为继同期放化疗和开放手术之后治疗口咽癌等头颈部肿瘤的最重要治疗选择。

image006.jpg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经口机器人手术团队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紧跟国际医疗前沿,自2017年4月13日,宋明主任医师团队开展了我院第1台经口机器人手术,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180台。目前国内已开展经口机器人手术的医院有近30家,但手术总量仅700余台,是国内完成经口机器人手术最多的医疗单位。

达芬奇经口机器人的应用,避免了传统手术下唇正中切开、下颌骨裂开,也无须气管切开,让更多的口咽癌患者能够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极大地保全面部外观、吞咽功能及语音功能。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叶影

            通讯员  陈树伟 高寒 陈鋆 文朝阳

编辑:王道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