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公开数据表明,中山市机动车保有量已接近160万辆,停车资源总量却严重不足。以主城区为例,目前机动车停车需求量为33万辆,而各类停车位只有21万个,停车位缺口约12万个。那么,围村收费的原因是否跟车辆的快速增加,以及停车位短缺有关?
东区街道办事处表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均小车持有量持续飙升,加上外来经商、居住等人口众多,基于城中村的地理位置,城中村内能停放车辆的场所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群众停车的需求,停车位置严重不足导致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时常发生,因此也导致停车纠纷不断增多,给村集体、社区管理带来十分大的压力。
同时因村集体停车秩序混乱导致车辆堵塞消防通道的现象屡禁不止,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因此,各村集体相继在其集体土地上设立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为了可以更好地管理,维护村集体的停车秩序,解决治安、消防等各种问题。
沙溪镇的情况也与东区街道比较相似。沙溪镇表示,由于传统村庄规划缺乏规范的停车区域,停车设施的建设也滞后,现状难以适应农村居民家庭车辆快速增长的需要;对外来过夜车辆、“僵尸”车等管理缺乏抓手又进一步加剧了车位供需矛盾。近年来村内停车难、停车乱一直是农村群众的“槽点”。
所以,沙溪镇实施物业化智能停车管理的初衷就是为了切实解决群众强烈反映问题,由有条件的村组先行先试,安装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努力营造平安、舒适生活环境。通过设置智能车牌识别系统,规范车辆出入、强化了治安管理,有效解决了外来过夜车辆、“僵尸”车问题;对零星空置土地通过租、借、买等形式整合并由集体统一提升改造为停车场,通过改造占道花基、整治卫生黑点等多种措施,协调村民释放道路空间;合理规划停车位,进一步增加停车资源。
三乡镇的桥头、古鹤,石岐街道的员峰村等基本都存在上述问题,“围村收费”的原因也都是基本相同。
“围村收费”究竟合不合法?
为了治理所谓的乱象,就把道路围起来收费,这一做法合不合理?是不是有法可依?定价标准有没有经过审批?收费标准能否根除“内外有别”?在调查的过程中,有不少市民提出了上述疑问。为此,南都记者采访了三乡镇政府、东区街道、沙溪镇政府、东区街道办事处,以及中山市交通局、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中山市农业农村局。
请持续关注中山“围村收费”调查专题。
策划:李平
统筹:王卫
采写:南都记者王卫 刘贤沛 吕婧 侯玉晓 实习生林彦燊 周楠 洪铃雅
摄影:南都记者吴进 实习生陈思阳
编辑:侯玉晓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中山“围村收费”调查:收费“内外有别“引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