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网红”医师?是互联网+医疗时代的健康资讯的传播者,更是互联网+医疗时代的实践者。他们中的多数并不追求变现、拒绝带货,用文字、文图、视频、直播科普更多健康知识。8月19日第四个医师节来临之际,南都健康联盟用文字和视频讲述广东“网红”医师的科普故事,记录他们“翻红”的足迹。
“网红”医师名片:
王西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资深急诊医生,现担任医院模拟医学中心主任
入驻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
昵称:急诊夜鹰
触网时间:2011年,全网累计粉丝250万
代表作:2020年9月微博一条《北京地铁站45岁男销售猝死,家属对死因无异议,但医生有异议》,呼吁北京地铁安装配置AED,阅读量近1500万。
王西富微博@急诊夜鹰。
微博十年,王西富只做一件事——传播正确的、科学循证的急救科普。他所奋斗的目标,就是提升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成功率。
“很多人发现心脏骤停者只晓得拨打120,但不少患者被送到急诊室的时候,反而错过早期的救治时机。所以,急诊医生应走出急诊室,把急救知识社会化。让大家知道,在救护车到来之前,作为普通人,他们能做些什么?”王西富说。
从急救医生到百万大V
他十年科普只做一件事
王西富外表憨厚内敛、话不多,但一聊起急救话题仿佛换了个人,故事案例、急救技能滔滔不绝,声线有点像王宝强,高扬明亮有辨识度。
“我是阴差阳错当上急救医生的。大学报考被调剂到医学院校读临床医学,研究生深造的是心血管内科专业,2004年毕业来到急诊科。”
作为国内较早一批美国心脏协会HS&BLS&ACLS课程导师,在急诊科的日子,王西富又当医生,又当急救培训老师,经常下了夜班,第二天就要在课堂上跟医护学员分享“新鲜出炉”的临床急救案例。
2011年微博刚刚兴起,自称“有点网瘾”的王西富,也成为较早一批开设账号的医生,他取名@急诊夜鹰。
“急诊医生经常要值夜班,被叫‘夜猫子’,但是猫显得不够威猛,而鹰更强壮有力、行动迅速又能敏锐发现问题,就像急诊医生一样,能更快更及时找到病症更好救人。”
十年科普,王西富只做一件事——传播正确的、科学循证的急救科普。“曾有网友说,我自己花钱、花时间、去学习一项帮助别人的技能,有这个必要吗?”其实普通人学习急救最大的初衷还是想帮助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守护自己身边所爱大的人,这当然非常有必要。
“每个人都有必要学急救。因为在大出血、心脏骤停、气道异物梗阻等紧急情况下,靠急救车是靠不住的,需要目击者能马上采取行动;急救能学会。普通人学习急救,不是把自己培养成急救医生,而仅仅是学会在急救车到来前的十几分钟内做些什么;普通人通过学习急救,是能救人的。”
他的流量变现非常直观
即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
和其他领域的“网红”比起来,王西富的“流量变现”直接,即一个个急症患者的生命。
2018年9月,湖南益阳一4岁男童在幼儿园被噎身亡,母亲看完监控大哭,指责老师不作为。事件一出舆论哗然,王西富的“急诊夜鹰”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表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科普文章,并附上急救视频,阅读量破百万,新闻热度带来了破圈传播。他拍摄的视频《溺水,现场如何急救》入选腾讯视频精品库,观看人次超1300万,成为当时急救科普视频NO.1。
2020年9月微博一条呼吁北京地铁安装配置AED的稿子,阅读量近1500万。
如今的他已变成急救领域意见领袖,开始自带流量,不少网友一遇急救新闻会主动@急诊夜鹰,特别是年轻妈妈群体,参加急救培训成为粉丝标配。十年间,王西富举办急救培训超200场,按一场30人计算,影响学员超6000人。
2016年,他在深圳教过一名学员叫陶红,一位普通妈妈。因为家人有心脏病,陶红还采购一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放在家里备用。今年5月8日,她在深圳罗湖车管所领驾照时,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倒地,失去反应,濒死喘息,心脏骤停。陶红第一时间参与施救,帮助民警们使用AED,打开AED贴上贴片,先后进行四次除颤,心肺复苏十几分钟后急救车到达时,当事人心脏已复跳。
一位学员成功救人后,和王西富分享喜悦。
“让更多人懂一点简单急救”
据悉,全世界最早一堂面向公众的心肺复苏课,从美国西雅图开始。该培训项目最初两年就培训了超10万人的心肺复苏技能。如今西雅图的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达到46%,美国全国范围内院外心脏骤停整体存活率仅10%,而中国北上广发达城市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连2%都不到。
我国公众获取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渠道匮乏,也缺乏自己标准化、规范化的急救课程,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但比起十年前,中国公众急救水平还是取得显著进步。例如突发癫痫往嘴巴塞东西、溺水者要控水等急救误区,十年前媒体报道这样的正能量新闻时,下面一片点赞叫好声,只有一两个评论指出操作误区。现在类似的正能量新闻一发出,80%以上的读者能指出问题。而且十年前中国公共场所基本不存在AED,现在不少城市已经在地铁站全线铺设AED,越来越多普通人能正确使用AED。”
热点关注
南都:大众最应该掌握哪些急救技能?
王西富:主要有三个技能。第一,心肺复苏和AED使用。这是挽救心脏骤停人群必备技能。第二,遇到气道异物梗阻时如何排出异物。第三,创伤后大出血如何快速止血。
这三种都是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救护车支援需要时间,干等救护车来基本属于等死。如果想救命,这三大技能必须要掌握。
南都:哪些急救误区最常见?
王西富:现实生活中急救误区特别多。例如当有人倒在地上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牙关紧闭时,你该怎么做?塞东西到嘴里“防止咬到舌头”或者是摁住让他不要抽——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
正确做法是让他在安全、安静的环境抽一会儿,在抽搐停止后再通过评估呼吸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有呼吸的,侧卧等急救车。没有呼吸的,则给予心肺复苏。
南都:百万大V流量是否考虑过变现?
王西富:变现早已变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急救普及所影响的群体已经用急救知识拯救过不少生命,有时确实是起死回生。有些人救了自己孩子,有些人救了别人家的孩子,有些人救了同事、朋友……类似案例屡见不鲜。作为医生,本身在医院就是救人,现在能救到更多人,是医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这也是最大程度的变现。
南都:医院对你开微博做科普持什么态度?
王西富:总体来说,医院提供蛮大的支持,包括鼓励、推荐参加科普奖项目评选,获得广州市科技局认证的广州市公众急救教育传播科普基地,支持我参加广东科协以及中国科协组织的一些自媒体荣誉评选,并且医院也成立急救科普志愿服务队,集全院力量面向公众做更多急救科普。
专题策划、统筹:王道斌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魏星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吴佳琳 李琳 实习生 林丽珊 吴诗欣 张绮婧 黄凯琪
编辑:杨丽云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新规来了,医师公共场所自愿实施急救免责
“网红”路上的广东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