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董晓妍 实习生郭一蒨 通讯员杜文静 张婞 聂思婷 李建 8月8日,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但奥运精神不会落幕,而是持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勇敢面对挑战,为国家和民族奋斗。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有4位奥运冠军担任体育老师,她们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分享宝贵经验和体育精神。
罗微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颁奖仪式上。
罗微:学习跆拳道,重要的是学会忍耐和坚持
罗微于2004年获雅典奥运会女子跆拳道67公斤级冠军,2014年进入中山大学任教,至今已有八年。
自入职以来,罗微主要负责中山大学的跆拳道公共体育课。据上过罗微跆拳道课程的学生说,罗微上课比较严格,但对非专业出身的学生并不苛责,“罗老师注重让我们感受跆拳道精神、学会行为规范、熟悉基本竞技动作和品势,课堂气氛很好”。
除了一招一式,罗微还会在教学中给学生传递挑战自我的体育精神,“我会给学生讲我在训练中遇到过的挫折和痛苦,告诉他们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罗微说,看着学生们在练习跆拳道后学会忍耐和坚持,咬牙克服困难,她也为学生们感到骄傲。
罗微在中大上课。
此外,罗微也指导中大跆拳道队的训练和协会活动。在她的带领下,中大跆拳道队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金牌。
罗微表示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她说,进入大学任教的这八年,她不仅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在教学岗位上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还能与学生们共同成长。
罗微期待以后能带出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参加世界大型比赛,用优异的成绩来为中大和中国争光。而在新一学期,她也将面向大一新生开设跆拳道公共体育课程,希望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整体竞争力。
张洁雯在指导比赛(资料图片)。
张洁雯:训练中的“严师”,训练之余的“良友”
张洁雯,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羽毛球双打冠军。2016年,张洁雯被引入中山大学体育部就职。在学校,她开设了本科生的羽毛球公共体育课,同时也带领中山大学羽毛球队训练。
张洁雯的课程很受学生欢迎,学生们认为她是一个严格而有耐心的老师。“张老师很注重基础技巧的训练,在专项课中投入大量时间帮我们练技巧,也特别重视提升我们的体能,打下扎实的基础。”上过张洁雯羽毛球课的学生这样评价道。
张洁雯带队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时的合影。
而在中大羽毛球队队员看来,张洁雯是大家训练中的“严师”,训练之余的
“良友”。她在7月中旬到8月8日的羽毛球队暑期集训期间,采用体能与技术相结合的模式,将每周日定为队员的休息日,同时区分不同训练日的训练内容与时长,让队员们在科学合理的训练中提升能力。统一集训结束后,张洁雯还为留校队员专门设计训练计划,让他们依据自身情况,针对性地补齐短板。
“希望同学们在运动中学会克服困难,在苦、累的时候继续坚持,学会团队精神,为集体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并把这些运动中的体悟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张洁雯说。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领奖台上,左二是杨伊琳。
杨伊琳:像老师,也像大师姐
杨伊琳16岁就站上了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2008年,她所在的中国体操“六朵金花”突破历史,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中国体操女的团第一枚团体金牌。
退出竞技体操赛场后,杨伊琳一人前往美国明尼苏达求学,调研国外一流大学的体育开展方向。2020年硕士毕业后,她来到中山大学体育部任教。
杨伊琳目前担任中山大学健美操队教练,指导队员们体验学习倒立、劈叉、克萨克跳、大跳等高难度动作。2020年,她与同事一起带领中大健美操啦啦队在2020年全国健康活力“云”系列大赛暨全国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2020年广东省健美操锦标赛、2020年广东省第三届体操锦标赛等赛事中取得良好成绩。
杨伊琳和学生们在一起(后排中间为杨伊琳)。
健美操队队员说,杨伊琳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有活力,虽然在训练方面要求严格,但生活中非常平易近人,“又像老师又像大师姐”。
而在公共课的教学上,杨伊琳则秉持着为学生负责的原则,因材施教,宽严相济。她希望学生们能通过她的授课,体会到体育锻炼是有益和有趣的,“希望同学们能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把运动纳入生活,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焦刘洋获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冠军。
焦刘洋:“怕水的男生上过我的课后能独立游完50米,太有成就感了”
“很早以前我就有一个心愿,想成为一名老师,既可以传递薪火,也能延续自己多年的游泳生涯。”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进入中山大学任教时,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冠军焦刘洋回答。她于2020年11月入职中山大学体育部,担任中大高水平游泳队主教练和游泳公共体育课教师。
疫情期间,中山大学高水平游泳队的队员们没有太多参加大型比赛的机会,于是焦刘洋设置了很多队内测验来模拟比赛场景。在她的带领下,游泳队在今年的全国学生运动会以及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中都有出色的表现。焦刘洋说,未来还要带领中山大学高水平游泳队参加大型的国际赛事。
焦刘洋带领学生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
而在公共游泳课上,面对许多没有游泳基础的学生,焦刘洋希望他们不止满足于能够合格的25米,而是能独立游到50米乃至更多,“这样就不仅仅可以强身健体,学生也具备了在自然水域中基本的求生能力”。她特别提到一个小时候有溺水经历的男生,“他上过9节我的课后,完成了从怕水到独立游完50米的蜕变,这让我太开心、太有成就感了。”
中山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4位奥运冠军,中山大学在体育方面还有更多硬核实力。中山大学通过“百人计划”引进高层次体育人才,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目前体育部师资队伍中有国际级健将5人、国家级健将15人、国际级裁判员4人、国家级裁判员6人、奥运冠军4人。“十三五”时期,中山大学建设了6支高水平运动队,其中5支高水平运动队已发展为国内高校一流强队,获得130多个国家级赛事前三名奖项。
图片:通讯员供图
编辑:董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