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讨厌医生到成为医生,他门诊量一半以上是粉丝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1-08-18 18:55
微信图片_20210817115032.jpg

什么是“网红”医师?是互联网+医疗时代的健康资讯的传播者,更是互联网+医疗时代的实践者。他们中的多数并不追求变现、拒绝带货,用文字、文图、视频、直播科普更多健康知识。8月19日第四个医师节来临之际,南都健康联盟用文字和视频,持续关注并讲述广东“网红”医师的科普故事,记录他们“翻红”的足迹。

“网红”医师名片:

王继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

入驻平台:百度、微博、快手、公众号、头条、小红书、B站

昵称:王继勇医生/王继勇胸外科医生

触网时间:2000年前后

代表作品:疫情期间,他发现科室至少4位病人或家属#筛查新冠肺炎查出早期肺癌#,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三,阅读量近七千万。

王继勇医生.jpg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王继勇。

发烧大户、从医26年、银发网红……平时你可能很难把这些词联想到一起,但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患者却时常能看到身高一米八的科室主任被“粉丝”围着,办公室门时常被敲开,上来就是“我是您的粉丝” “您的所有视频我都看过”……

随着关注量越来越大,王继勇的门诊量也飞速上升,一半以上病友来自新媒体粉丝。“我不想说自己是网红医生,我只是一个比较热衷做科普的医生。”王继勇说。


缘起

超出北大35分 刷新广中医省外招生纪录

打王继勇记事起,高烧感冒就不断,每月都要烧一次,每次至少一星期,因此每月去卫生室打针、动不动就吃药,成了他的儿时噩梦。为什么医生连小孩子感冒都治不好?当时王继勇心里难免生气,觉得医生“太无能、太笨了”,并暗自立志要做一名帮病人减轻伤痛的好医生。

王继勇的大舅是全国著名的老中医——李可。高考填报志愿时,他的分数超出北大录取分数线35分,王继勇学医初心未变,在大舅李可建议下,他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走上中西医结合求学之路,也刷新了当时广州中医药大学省外招生最高成绩。

26年从医生涯,王继勇渐渐明白,当医生并不容易。他记得李可老中医晚年来广州时,因医术疗效佳、口碑好,酒店前常常病号排长队。因为许久未见大舅,有一次王继勇在酒店大舅房间待到晚上11点多才离去,打开门发现门外还有患者着,门缝还塞进一张纸条,一位香港来的病人因为身体不适无法继续等无奈递话明天一早再来。

“当时受技术局限,很多病难以早期发现,等到晚期才把医务人员当作救命稻草,但其实健康不靠医生,自己才是健康第一责任人。医生只是帮助你的人,不是神。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防患于未然。”王继勇说。

王继勇最帅.png

王继勇办公室挂满患者送来的锦旗。


出圈

上过热搜、拿奖拿到手软

单条科普阅读量曾破千万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王继勇逐渐意识到医学科普的重要性,1995年参加工作后,他开始给各大媒体、医院官网投稿,2004年垂直医疗门户网站兴起,他给肺癌病友圈精准做解答,2011年他开始在微博发健康科普,2012年科普渠道又新增微信公众号……如今“王继勇医生”科普矩阵覆盖百度、微博、快手、公众号、头条甚至小红书、B站,全网累计粉丝62万+。

2020年疫情期间,医院要求所有住院病人和陪同家属都要做胸部CT,排除新冠肺炎后才能住院,防止感染其他病人。王继勇发现,短短一个月内,至少4位病人或家属查出肺癌,而这些人之前都不是来看肺部问题的。

他把这个现象发到公众号上,随后3月14日,一条#筛查新冠肺炎查出早期肺癌#冲上微博热搜第三,阅读量近七千万。此前2018年,王继勇发布一条高考考生关于手汗症的求助科普,阅读量也高达1900万。

因为积极走出科室推广肺癌预防,王继勇多次获得百家名医直播影响力人物第一名,科普作品登上人民日报健康百家榜,曾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颁出的“2021抗癌科普大使”。

微信图片_20210816165316.png


粉丝

直播间“救”了一位早期肺癌患者

“我不想说自己是网红医生,我只是一个热衷做科普的医生”。

五台手机、三个支架、一台电脑……每周三晚9点30分,“王继勇医生”都会准时出现在直播间,科普肺小结节、肺癌、手汗症等,即时回答网友提问。基本每场直播都超过80分钟,最高5万多网友在线观看。直播素材和转录文字交给助手和学生,包装成一段段视频和问答,可以在各个渠道同步分发。

微信图片_20210816165431.png

王继勇直播会同时用到5部手机,一台横屏、一台竖屏、一台看评论、一台语音转文字、一台回消息。

直播间里,王继勇的口头禅是“早发现早治疗,胸部CT可救命”。有一天,直播间来了一位30多岁的白领女士,因为妈妈刚刚确诊晚期肺癌,余生按月计算,手足无措的她希望学习更多肺癌科普。

“中国最高发病率的肺癌,不做胸部CT无法发现。现在有明确证据表明肺癌有遗传因素,三代以内旁系亲属都有风险。”在王继勇建议下,对方前往当地医院做CT,果然肺部检出小结节。妈妈去世后,对方从外地赶来广州找王继勇做了手术,最后证实是早期肺癌。

“她一直觉得是我的视频和文章救了她,如果没有科普,她不知道肺癌会遗传,不知道妈妈患病可能自己也亮起健康红灯。”

如今随着粉丝量越来越大,王继勇的门诊量也陡然上升,一半以上病友来自新媒体粉丝。

未来

一位百万大V美妆博主

带来几十位手汗症患者

王继勇记得,曾经有位微博三百万大V美妆博主苦于手汗症,多年寻医未果,最后来广州找到他做手术,王继勇一开始并不知道对方身份,手术成功后对方连连道谢,随口一提希望做期节目推广这个微创手术。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双方都没联系,王继勇以为这事不了了之。但奇怪的是,后来科室里手汗症患者逐渐增多,王继勇简单统计后发现,至少几十位手汗症患者都提到这位美妆博主的科普视频。

微信图片_20210816171955.jpg

王继勇和患者沟通病情。

“作为医生,尤其外科医生,平时跟病人交流的时间很少,但我的粉丝在看过几次科普视频后,会觉得医生特别亲切、有信任感,这也有助于优化医患关系,降低沟通成本。”王继勇说。

互联网时代医生个人品牌如何建立,是王继勇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

以前王继勇忙着临床工作、科研教学,一晃过一周。现在他固定周三直播,周六日上午偶尔直播,固定起床先回答10个病友咨询,文字回复上百条,中午手术间隙、晚上睡前再回复网友咨询。王继勇认为,这既能在新医改形式下充分提升医生价值,也能让更多寻医无果的患者早日享受先进医学带来的便利。

“如果没有疫情,我本来打算通过各种自媒体平台,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吸引世界各地的手汗症患者来到中国,享受微创手术的便利平价。我们的肺癌微创手术比欧美医生做得更好,更加物美价廉,对国外病人很有竞争力”


专题策划、统筹:王道斌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刘庆钧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吴佳琳 李琳 实习生 林丽珊 吴诗欣 张绮婧 黄凯琪

编辑:杨丽云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网红”路上的广东医师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