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柴达尔煤矿发生冒顶事故。事故发生时,井下有作业人员21人,已有2人升井,其中1人死亡,1人受伤,另有19人被困井下。
14日与15日,“8·14”冒顶事故救援指挥部召开了两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事故煤矿与现场救援的相关情况。应急管理部工作组和专家组已于15日1时抵达事故现场,指导地方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南都记者了解到,8月初,当地部门已发现涉事的柴达尔煤矿在水害防治方面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并责令其停产整顿。在2018年末,该煤矿就曾发生过一起冒顶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青海柴达尔煤矿冒顶事故救援现场。 图源新华社
何为冒顶?
8月14日12时10分,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热水地区,西海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柴达尔煤矿301采区3690综采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
冒顶即地下矿山的上部岩层发生塌落现象,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张洪海告诉南都记者,发生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地下矿山顶板没有得到有效支撑,从而顶板塌落。
最初,这起事故还被描述为“煤炭泥浆崩塌”与“透水”,张洪海解释,顶板塌陷后,上方含水层的地下水会裹挟沙土冲入地下矿山,特别在汛期,这一情况会更加严重。
救援难度大,救援方案边实施边优化
据了解,此前获救的一名伤者已无生命危险。目前,仍有19人被困地下,柴达尔煤矿的救援工作仍在继续。
8月15日,青海省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殷茂文在发布会上介绍,事故煤矿的现场救援难度大,条件复杂,发生次生灾害的风险极高。青海煤矿设计院副院长、现场指挥部专家组专家姚京栋介绍,在抢险过程中,事故矿井在两个小时内连续了发生两次煤泥涌出。
经专家研判与现场指挥部会议研究,救援队采取了夯实地表、打钻固结注浆的方式开展抢险救援,该方案仍在根据现场情况,边实施,边优化。
据悉,15日,救援组已经完成了地表采坑外围积水的引流工作,以确保外围积水不影响井下。姚京栋介绍,救援队还要通过地面钻孔,采用水泥和水玻璃同时注浆,在工作面支架顶部形成胶结体。此项工作钻机已经到位,专家组细化救援方案确定相关参数后,立即实施。他表示,确保胶结体稳定胶结后即可清淤救人。
张洪海告诉南都记者,相较于清理积水,抽排地下泥浆的难度更大,具体情况要视泥浆浓度而定,现场救援队采取的注浆方案,意在封堵顶板塌陷后形成的洞口,避免煤泥继续涌出。
据了解,5台大功率井下泥浆泵已陆续到达救援现场,目前,应急、消防、公安、卫健等各类救援力量共计900人,正在现场开展清淤、抽水、通风等工作,救援工作在有序进行。
2018年曾发生冒顶事故
事故前,当地部门已经发现该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柴达尔矿也不是第一次发生冒顶事故。
南都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事故前,柴达尔煤矿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已于8月2日被青海煤监局责令停产整顿并暂扣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正在进行隐患排查和实施整治。
据了解,8月2至6日,青海煤矿安监局曾赴海北地区开展煤矿水害防治专项监察,检查组重点抽查了柴达尔煤矿、默勒三矿和铁迈煤矿等3处煤矿的汛期水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现场查处隐患和问题21条,对1条重大隐患进行立案调查,责令该煤矿立即停产整顿,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其余问题均按照要求责令限期整改。
张洪海表示,在已经发现存在相关重大隐患的情况下,矿企的处理应当更加谨慎。“如果矿山存在着冒顶或者泥石流的重大安全隐患,就不应再下井整改了,矿井要完全禁止下人。”他说。
据青海煤矿安全监察局官网显示,2018年12月26日,柴达尔矿就曾发生一起顶板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32.8万元。
经调查认定,此次事故是一起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作人员在未做好超前支护的情况下,在掘进工作面违章作业,造成冒顶。
事故报告还指出,此次冒顶事故的间接原因有: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矿井编制的相关作业规程不符合规定要求;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事故工作面现场作业人员对相关规程不熟悉,没有按照要求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跟班队长未下井跟班,现场无安全员,跟班矿领导未现场督促消除隐患就离开,矿各部门中夜班的交接班时间不统一。
南都见习记者 王森 发自北京
编辑:程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