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网红”杨景哥: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1-08-17 18:32
WechatIMG183.jpeg

什么是“网红”医师?是互联网+医疗时代的健康资讯的传播者,更是互联网+医疗时代的实践者。他们中的多数并不追求变现、拒绝带货,用文字、文图、视频、直播科普更多健康知识。8月19日第四个医师节来临之际,南都健康联盟用文字和视频,持续关注并讲述广东“网红”医师的科普故事,记录他们“翻红”的足迹。

“网红”医师名片:

杨景哥: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  

入驻平台:今日头条、抖音

昵称:胃肠医生杨景哥、减重医生杨景哥

触网时间:2018年8月

代表作:他是一个佛系网红,除了每周定期直播一场,头条号、抖音号更新得随性,佛系。但即便如此,在戳中大众痛点的减重、胃肠疾病领域,他有了30多万粉丝。

Ñî¾°¸ç1.jpeg

杨景哥在一本正经的进行网络科普,做科普时,他很严谨、专注。

杨景哥有很多有趣的玻璃奖杯:2020百度健康直播影响力人物前50强、医联媒体2020年度健康科普先锋、今日头条2019年金处方奖最具成长力创作者、头条防疫专家团的聘书……这些勋章似乎昭示了他是一个成功的新媒体创作者,但聊到“网红”医生,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却是——“顺其自然”。

他叫@减重医生杨景哥,也是@胃肠医生杨景哥,这份新媒体副业他想要“顺其自然”,但一周一次的健康科普直播他从没落下,微头条上他也时常分享文章,从2018年写到现在。

他从不想要“爆火”。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Ñî¾°¸ç2.jpeg

有时,做一个佛系的网红,也很有意识。严谨性、趣味性兼顾后,能避免互联网的质疑和“反噬”。

我是一个“佛系网红”

杨景哥医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的主任医师,熟悉他的人都叫他一声“景哥”。从1998年考入暨南大学临床医学系到现在,他已经在医学这条道路上走了23年。这对他来说本是一条“被安排”的道路:年少时,他的父亲觉得他是一个文静,不太会社交的人,适合做一些像医生一样,可以倾心于专业的工作。

“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不像现在的小孩见识多、有自己的主见,未来的道路一般都是父母安排。”但这条并非出于他本心的路,从2007年研究生毕业到现在,14年的时间,他已经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他现在一周要出半天胃肠外科的门,半天减重代谢科的门,加起来每周要见近100个病人;剩下的时间,几乎都在手术室里,3月份的时候,他做了60台手术,除去休息日,他平均每天做了3台手术。

他还清晰地记得拉开新媒体创作者身份序幕的日子,“是2018年,打世界杯那年的5月份,我开通了今日头条的号。第一篇文章是全国戒烟日的时候,写的关于戒烟的科普,一篇很简单的短文,但是有不俗的阅读量。”他获得了一种很奇妙的体验,“原来你说的话能得到这么多的反馈。”

最神奇的是一场减重手术后,拍摄的一条脂肪肝科普视频,简短的、配乐诙谐的小视频。当时开车去外地,出发时的阅读量不大,到休息区时已开始直线上升,抵达终点时,看到的是已经是几何倍速增长。“那种感觉很奇妙,像极了医学上的细胞分裂或者是

800x739_611a8162a90e1.jpg

800x600_611a8162a93cf.jpg

杨景哥的直播课程,从互联网做到的央媒。

这条“网红”科普之路的开端,他归因于自己年轻时的激情和抱负,“当时有两个原因推着我去做新媒体,一个是我想要把自己掌握的这些知识带给更多的人,另一个是,我希望它能对业务量有一个正面的反馈。”两三年过去,现在他在抖音和今日头条两个平台上,已经各累积了近30万粉丝,科室的手术量跟门量,也得到了实在的提升。

但杨景哥却说,他从未想过当一个“网红”,也觉得没有能力去做,“我并不排斥这种称谓,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值得引以为傲的地方。只是我觉得自己对比其他真正有影响力的人来说,还有很大距离。我也不太喜欢竞争,所以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

他也确实是一个有点特别的“佛系网红”。除了一周一次的科普直播之外,他在今日头条跟抖音上的更新都没有一个固定的频率,“遇到有趣的,或者是我觉得有警示作用的案例我才会记下来去发,不会强求自己去做。”

在线上、线下自由切换

@胃肠医生杨景哥,或者是@减重医生杨景哥,更像是为他生活注入一点活力的调味剂,又或者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记录自己日常医生工作的手账。

这条“网红”科普之路上的某些时刻,给杨景哥留下了很深的记忆。“(2018年)世界杯那一年的一场比赛,我看到了一个很胖的足球运动员。当时觉得很好奇,去查了资料,发现他是那一届最胖的运动员,BMI近30,就写了一篇关于这个的微头条。一晚上过去竟然有50万的阅读量,当时有一种意外收获之感。”

“还有在百度健康上的直播,刚开始每周两次,讲了半年,一直重复地讲一些知识,某一天开始会发现,自己对于疾病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自身的知识储备也不断更新。后来面对镜头科普,甚至都不需要准备稿子。”一个个节点,一步一个印记,这些不时掉落的惊喜成了他不断坚持的原动力。

800x600_611a80bdf2024.jpg

800x660_611a80be21fb7.jpg

他觉得自己的东西有人看,大概是“戳中了现代人的一些痛点”,或者是“视频的整体呈现比较有趣”。对于现实中作为医生的杨景哥来说,这些流量带来的最直观的东西,就是减重代谢科手术病人的增多。“去年减重中心做了500多台手术,我参与的有100多台,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新媒体了解到我们才来的”,这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也许是发出去的东西足够科学,才有这么多患者信任我们。”

Ñî¾°¸ç4.jpeg

能向互联网借力的医生,大多是懂一些传媒理论的。但大多数人是希望通过蹭热点,然后自己变成热点。杨景哥也深谙此道,只是太过随性。

提到互联网医疗,杨景哥认为,这跟自己在做的知识科普之间并不存在冲突或矛盾。“我做的科普更多是针对一级预防,就是减少疾病产生的风险,提倡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等等,更多是一种健康教育,而不是治疗。”但他也坦言,“我觉得互联网医疗、问只能是当作院前筛查,不能取代面诊,特别是消化内科,还是需要面对面的疗才更清晰、准确。”

杨景哥说,他今后还是会随性地去当这个“网红”医生,当作自己的一个兴趣坚持下去,其他的就“顺其自然”。@胃肠医生杨景哥只会是医生杨景哥一天的1/24,而剩下的23/24,他都活在现实的医疗世界里,在门疗病人,在手术室专心致志,将大部分的自己,留给真实的病人,留给真实的医院,和它不绝于耳的嘈杂声音。

Ñî¾°¸ç6.jpeg



专题策划、统筹:王道斌 游曼妮

采写: 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叶影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吴佳琳 李琳 实习生  张绮婧 吴诗欣

             通讯员 张灿城


编辑:王道斌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网红”路上的广东医师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