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朱倩 8月17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医学院成立暨创院院长任命仪式,经过两年多的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正式成立。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将立足深圳,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部署,致力于成为集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先进医疗服务和创新医学研究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医学中心。
国家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深圳市副市长陶永欣,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徐庆峰,深圳市教育局、卫健局、龙岗区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领导,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主席段崇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等大学主管人员、医学院师生代表,国内外医学界嘉宾,一起在线上与线下见证了医学院的成立仪式。
出席嘉宾。
在成立仪式上,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为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颁发聘书,正式聘请他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的创院院长。他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一脉相承,既有相同的学术体制和学术标准,还将融汇国际一流医学院的办学优势。今年9月,医学院将迎来首批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他非常期待与各方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港中大(深圳)在深圳、大湾区乃至全中国建立世界一流医学院和医疗卫生体系的愿景和使命。
徐扬生校长(左)为郑仲煊院长(右)颁发聘书。
各方声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医学院的建立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展过程中一座至关重要的里程碑,也标志着深圳市、大湾区建设中国医学教育、医疗服务新高地的决心。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将立足深圳,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部署,致力于成为集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先进医疗服务和创新医学研究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医学中心。
国家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通过视频见证了医学院成立及创院院长任命,林蕙青指出,港中大(深圳)是我国第一所目前也是唯一的一所举办临床医学专业的合作办学大学。批准这所医学院成立,也是教育部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种探索实践。为此,她向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的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要牢牢把握机遇,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先行示范区建设;二要强化顶层设计,走好独特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之路;三要坚持守正创新,对标国际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医学院。
陶永欣副市长对于医学院的成立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他表示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深港医学教育与医疗合作迈上了崭新台阶。深圳市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深圳所能”,着力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推动深港两地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积极合作,大力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筹建医学院以及附属医院,开展临床教学和医学科研工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一定能够成为深港医学教育合作和深港医疗融合发展的标杆,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
龙岗区区长王策飞致辞表示,经过了两年多的紧张筹备,今天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这张闪亮的名片上,正式加入了医学院的新名称,这既是学校健全学科体系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龙岗区民生事业发展的一件大喜事,让龙岗市民实现“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看好病”的目标更近了一步。接下来,龙岗区将进一步完善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对接机制,加快推动协议约定事项的落实,全力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吉华医院)等合作项目建设,继续为学校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属地保障。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理事长段崇智教授在致辞中讲道,港中大医学院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医学院排名中跻身第40名,其40年来的成就获得世界的肯定和嘉许。他表示,非常乐意把建设和营运医学院的宝贵经验与深圳分享。结合深圳市和港中大(深圳)急速发展的步伐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港中大医学院成熟的教育经验和临床科研成就,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各项筹建工作已初见成效。他深信,港中大(深圳)医学院除了将成为深圳、大湾区以及国家优质医学人才培训基地之外,也将为内地及香港医疗教育、临床服务、科研合作以至改善人民健康福祉等方面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期盼郑院长为港中大(深圳)医学院注入新的动力,带领医学院在国际化发展的跑道上全速前进。
郑仲煊
1977年毕业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获生物化学学士学位;1979年毕业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获生物化学硕士学位;1983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并于1987年成为加拿大皇家内科和外科医师学会会士。
自1987年开始,他分别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麻醉学系和多伦多西部医院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并担任美国爱荷华大学医院的研究员。2001年到2020年,郑仲煊教授先后担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系主任、加拿大伦敦教学医院麻醉科主任、加拿大伦敦卫生科学中心心脏外科重症监护首任医学主任、围手术期护理和外科系主任、舒立克医学与牙科学院副院长、执行院长。
郑仲煊教授是心脏外科手术、麻醉和围手术期循证医学研究方面的世界权威。他在快速心脏麻醉和恢复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已成为世界标准。目前,他的科研工作已获得超过1510万加元科研经费资助,发表SCI论文160多篇,参编论著60余本(被引数1.26万多次,h-index为58,i10-index 为138)。他具有丰富的国际化专业经验,服务于众多国际专业委员会、组织和期刊。曾担任WHO认证的全球围手术期手术与麻醉护理联合中心的联合创始人与医学主任、加拿大大学麻醉协会(ACUDA)主席、国际麻醉研究学会(IARS)理事会主席与加拿大心脏麻醉医师协会(ACA)主席等。
郑仲煊教授曾获多项殊荣,包括德国麻醉及重症监护医学学会(DGAI)最高荣誉会员,加拿大麻醉医师协会金奖、加拿大执业医师协会杰出医学领袖奖等。2007年,成为麻醉领域首位当选的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FCAHS);2013年,当选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士。为感谢郑仲煊教授在麻醉学的杰出贡献,中国麻醉学会和加拿大麻醉医师学会分别授予其杰出贡献奖。2014年被推举为2014-2018年度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评选委员会成员。2018年,当选为西安大略大学威廉·哈维医学联席会百年纪念主席。
编辑: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