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出台促就业十条3.0版,关键词:粤澳合作、降低费率等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1-08-19 07:23

南都讯 8月18日,珠海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珠海市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措施》政策进行介绍。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郭丽云出席了发布会,介绍了政策具体措施,以及珠海市就业方面、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方面相关情况。

800x534_611c9d49c5247.jpg

政策解读

为9.97万家企业减免

各类社保费超过60亿元

郭丽云表示,“3.0版”促进就业十条有三个出台背景:是贯彻党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是“1.0版”、“2.0版”促进就业十条的延续升级;是适应就业形势和重点变化的必然要求。

郭丽云介绍,两年多来,珠海累计支出就业专项资金3.21亿元,享受就业扶持政策人数20.95万人次,为9.97万家企业减免各类社保费超过60亿元。“促进就业十条”系列为珠海“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政策支撑。

此外,郭丽云表示,进入2021年,经济下行压力和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仍然存在,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就业工作的形势和重点有了新的变化。一是省委、省政府发布新政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对珠海战略定位作出重要调整,需要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促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二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一些阶段性的援企稳岗政策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三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起步建设,围绕“港澳所需、珠海所能”,需要进一步拓展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空间,深入推动港澳青年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四是新业态蓬勃发展,需要强化对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培育支持。

因此,为进一步应形势变化做好就业工作,确保全市就业工作大局稳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出台新一轮的“3.0版”促进就业十条,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

政策解读

“3.0版”促就业十条有哪些亮点?

郭丽云表示,“3.0版”促进就业十条主要政策内容可以概括为十八个字,即“降成本、促增长、稳重点、优服务、夯基础、强保障”。

800x534_611c9d498759b.jpg

①降成本,着力减轻企业负担。一是延长阶段性下调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期限,原定2021年4月30日到期的政策,延长实施1年至2022年4月30日,且结合省级统筹费率标准调整工作,统一实施工伤保险费率下调50%。二是延长阶段性下调失业保险费率和浮动费率政策期限,原定2021年4月30日到期的政策,延长实施1年至2022年4月30日。三是继续实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分档减缴和暂免征收优惠政策,实施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

②促增长,着力扩大就业供给。一是强化投资、外贸对经济的拉动和对就业的促进效应,强化就业政策与产业、财政、消费、金融等政策的协同联动。二是落实定向降准政策,补贴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确保中小企业这一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持续畅通。三是鼓励创业,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由30万元提高至60万元、将贷款条件中的小额消费贷款限额由5万元放宽至20万元,贷款额度和消费贷限额均高于全省各地市,居于全省前列。四是加强孵化载体建设,将创业孵化补贴期限延长至2年,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③稳重点,着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一是持续加大政策性岗位供给力度,进一步深挖国企和基层社区服务岗位,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稳中有进。二是实施高校毕业生留珠就业创业专项行动,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开展人力资源进校园创业公开课等活动,组织好“34365校园网络招聘”、“木棉花暖”等专项活动,建立政校企联盟,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留珠就业创业。三是开展失业人员分级分类精准帮扶,精准开展技能培训、岗位推荐和就业服务,“闭环式”管理让失业人员“一技在手、就业不愁”。四是延续脱贫人口就业扶持政策,继续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和特殊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再安置,避免脱贫人口因失业返贫致贫。五是切实维护残疾人、农民工和女职工就业群体的权益。

④优服务,着力优化港澳青年来珠就业创业环境。一是支持港澳青年参加实习见习,对参加“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人员按不超过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给予生活补助。二是强化政策的协同性和集成性,来珠就业创业的港澳青年群体同等享受珠海就业创业和人才住房补贴优惠政策。三是港澳创业项目优先入驻广东珠海公共创业孵化(实训)基地,享受最长三年“零”租金、“零”物业管理费优惠政策。将港澳青年纳入创业担保贷款重点扶持对象,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可申请最高额度500万元的贷款,并享受贴息政策。

⑤夯基础,着力加强职业培训。一是开展“粤菜师傅”专项招聘以及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推进珠海“南粤家政”信用管理平台建设,推动基层家政服务站和家政产业园建设。二是实施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重点行动,推动乡村工匠创业孵化基地整体建设。在乡村建设一批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三是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共建“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项目,聚焦“5+1”战略产业集群开展精准技能培训,全方位扩大技能人才供给。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四是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等高素质农民培训,引导青年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发展。

⑥强保障,着力强化公共服务供给。一是增加劳动者失业登记选择范围,提升就业服务便利度。二是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力量开展招工用工、线上线下招聘、返乡返岗专车专列等就业创业服务,延伸公共服务覆盖半径。三是加大技能人才和紧缺员工引进力度,为经济体量和产业发展提供充足人才支撑。四是加强就业失业监测,扩大就业监测范围,丰富监测维度,适时启动会商机制,开展就业形势精准研判、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WechatIMG2886的副本.jpeg

南都珠澳双创智库课题工作室 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实习生:李涛 杨佳慧

编辑:王靖豪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