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晚间,中基协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指南》,引发行业高度关注。《指南》对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作出明确要求,它的实施将规范公募职业行为,对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起积极作用。
中基协通知文件
《指南》筑起基金行业道德防线
《指南》指出,除基金管理人外,基金托管人、私募基金管理人、从事基金销售、法律咨询等基金服务业务的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从事基金相关业务时也应参照执行本指南。
总的来看,该指南涵盖总则、基金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内部管理、自律管理及附则五个章节。其中,基金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管理两个部分对基金从业过程中的一些细则进行明晰。
具体到基金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方面,该部分对专业知识技能、操作层面上的合法合规、交易标准流程的建立健全、言论发表的制度流程、投资理念等多个内容提出明确要求,为基金行业可能出现的违规事件筑起道德防线。
防范利益冲突与利益输出
基金份额持有人是基金一切活动的中心,基金投资与风险管理都是围绕保障投资者利益来考虑。
对此,《指南》提出应当时刻以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尽力避免和防范利益冲突,当利益冲突发生时,应当优先保障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同时,从机构、从业人员两个维度提出要求:基金管理人不得向第三方输送利益,不得在不同资产组合之间输送利益;基金从业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获取不当利益。这对饱受投资者诟病的“老鼠仓”行为无疑是正面的打击。
严格管理公开言论 审慎开展宣传推介
长期以来,业内人士的观点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投资者投资行为。2016年兴业全球基金的专户投资经理兼专户投资副总监就曾在个人微信朋友圈发布有关“今年本人管理产品大概率不能赚钱,建议客户赎回”的言论,经广泛传播后产生负面影响,随后证监会对该公司总经理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从整个行业来看,近年来基金经理“出圈”、投资行为“饭圈化”等现象实际上对从业人员和意见领袖的言论发表、宣传推介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中基协发布的文件中便提出要严格管理对外言论发表,在宣传推介活动中做到专业、诚信与合规。明确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对外公开发表言论的制度和流程,规定对外发言的人员、审批流程及内容、检测机制等;而从业人员则不得擅自代表公司对外发表有关言论、接受采访,不得以个人身份发表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外部言论。
不得干预基金经理在授权范围内的投资活动
而关于基金经理的投资操作,《指南》第二章第10条提出,在合法合规条件下,基金经理可在授权范围内自主决策,投资决策委员会和投资总监等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得对其在授权范围内的投资活动进行干预。
由于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管理风格、研究领域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合规合理范围内为基金经理的投资活动创造更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对基金市场的长期发展而言或将注入更多活力。
而关于《指南》的整体意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表示,制订指南是为了推进基金行业加快培育并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奥一新闻 见习记者 李欢
编辑:冯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