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关于电动车停放充电状况调查的前两篇报道中,先后关注了广州部分小区存在电动车上楼入户现象,分析了其背后的相关因素。那么,电动车停放充电的安全问题和场所建设,到底谁来管,怎么管?物业、消防等的管理情况如何?充电设备有无统一标准?建设充电设施,又有何经验可以汲取?
今年5月,广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区域电动车停放和充电管理的警示通知》还做出要求,严禁各类电动车辆进梯(含电梯)、上楼、入户。
《广东省消防工作若干规定》也写到,物业服务人应该依法履行物业服务区域消防安全责任,发现服务区域内有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并且影响消防安全的行为,应当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制止、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处理。
各物业实际执行时效果如何?在南都记者此前的走访中,发现有不少小区物业公告禁止上楼,但实际上无法杜绝。
广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副会长贺栩模告诉南都记者,随着物业企业的落实到位,媒体宣传的加强,市民对电动车引发火灾的危害性有了较直观的认识,再加上集中充电区域的配置、劝阻力度的加大、配套措施的跟进,电动车进梯上楼的现象有较大改善。当然,目前仍无法完全杜绝,而将电池拆下来带回家充电的现象也还存在。
海珠一小区张贴的通知,禁止电动车进电梯。
在电动车停放充电规范管理方面,除了物业,《广东省消防工作若干规定》还明确了街道办和乡镇的职责:加强对辖区内老旧建筑、小型场所、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停放充电场所等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规定》还写到,在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室内场所以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停放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或者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插座给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充电,或者在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集中充电场所存放易燃、可燃物品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造成火灾事故的,由消防救援机构或者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天河一街道消委会,在各小区警示电动车火灾危害。
2021年4月24日,东莞长安镇一出租屋发生火灾,13人被困后被成功解救。经查,火灾事故是租客陈某电动车违规充电起火导致。陈某因此被行政拘留10日,罚款500元。
自8月1日应急管理部《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实施以来,8月4日广东消防开出全省第一张相关罚单,即针对电动车违规停放现象。中山消防部门发现,坦洲镇一栋高层民用建筑一楼楼道及公共区域存在大量违停电动车现象。消防部门根据规定对违停电动车当事人处以1000元罚款。消防部门还表示,将不定期对高层建筑开展消防安全排查行动。
此前,广东消防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电动车停放充电乱象和安全隐患,除了依法处罚的手段,消防还会在重点时间节点进行消防检查、夜查行动;此外联合有关部门,不定期专项整治,对电动车违停充电等现象进行清理。南都记者查询到,早在今年春节期间,广东消防部门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清理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车7800多辆。消防人士认为,不能单纯依赖处罚、要求整改的方式,更重要的在于源头治理、全民意识,也欢迎市民积极投诉。
广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副会长贺栩模对记者表示,在停放、充电场所建设方面,各物业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包括自筹资金、引进充电桩专业供应商等方式来解决。“存在的难点,资金固然是一方面,最难的是没有场地”,贺栩模称,很多小区没有相关场地的规划,不得不通过移除绿化、改造单车停放区域,或者占用一些娱乐健身场地甚至市政道路等区域来建设。
贺栩模提及,得不到业主的支持,也是一个难以突破的阻力。业主出于担心影响景观或者产生噪音、担心安全隐患等等原因,不愿意在自己楼栋周围设置停放、充电场所。
海珠某小区安装的智能充电柜。
广州市人大代表段安春认为,对于老旧小区等修建设施条件困难的情况,不一定非要建在小区内。可以齐心协力争取支持,通过小区物业、业委会或居民代表与政府部门(街道办等)共同沟通、开座谈会的方式,选择符合条件的小区外(市政道路路边或其他公共场所)作为修建充电桩的地址。
今年1月,段安春领衔提出《关于将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设施纳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他着重提到,广州有关部门近年开始探索设立电动车智能充电柜(换电柜)。充电柜类似于快递柜,每个电池放在一个个柜门里,通过控制柜门开启来完成电池的借还,“这一换电模式填补了电动自行车行业除充电以外可选择性方案的空缺”。
对于场地条件不足的问题,广东省电动车商会副秘书长巫立东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给出了类似的建议。据他介绍,推行充电柜、换电柜,是广东省近期新起的充电方式,类似共享手机充电宝;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更节省场地空间,也更利于管理和监控充电安全。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江门鹤山启动电动车“智能充电+换电柜”试点,有效解决电动车户外充电难题。鹤山消防人员介绍,“智能充电+换电柜”最大特点是采用智能化管理,安全性高。每个充换电柜均具备电池故障分析预警功能,并内置气溶胶灭火系统,可以有效控制充电过程中电池起火引起的火灾等情况。
巫立东表示,政府层面的政策对充电设施的建设影响很大:当一个地区完全禁限电动车时,各方不太愿意主动牵头来做集中充电场所,提供充电桩的相关企业进社区开展工作也会有风险和困难;如果政策出现变化、更加包容,对充电场所的建设会有促进作用。
南都记者此前走访过程中发现,有的小区、城中村安装了接线充电设施,例如天河区的田心村小区,沙河新村和沙东大街。有些小区增设了智能充电柜,比如海珠区江南美景花园、穗发花园,番禺区祈福新村等。
“但是,现在建设集中充电设施所碰到的一大难题是标准问题,目前国家层面的相关标准还在制定中”,巫立东向记者介绍,除此之外,行业内例如中国自行车协会也制定集中充电设施设备的团体标准;广东省电动车商会对广东的电动车集中充电设备的标准也在计划制定。
据了解,在相关标准技术制定层面上,广东省电动车商会已和充电设备头部企业、应急消防部门、检验检测机构、高校科研机构进行了交流合作。
巫立东还发出了一个疑问:谁来保证充电设施、充电场所的安全问题?“此前就有电动车充电场所着火,导致整片烧毁的危险事故发生。那么,这些充电场所的安全是依据什么标准呢?”巫立东表示,充电场所的标准问题需要引起足够关注和重视。
采写:南都记者马辉 黎玉莹 魏志鑫 实习生陈开欣 鄢志鹏 宋欣钰 石珂源
编辑:李欣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周一见
广州电动车治理
广州电动车治理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