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间,恒瑞医药交出了近10年以来净利润增速最低的一份半年报。市场反应体现在今日的股价上,20日恒瑞医药股价开盘重挫7.13%,之后跌势不止,截至收盘,恒瑞医药跌9.99%,接近跌停。
转型阵痛期:从me too到first in class有多难
知名医药营销专家史立臣认为,恒瑞医药正处于由仿制药转型创新药的阵痛期。
从恒瑞医药的半年报可见,业绩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因集采导致仿制药营收下滑,创新药营收虽然有所增长,但与仿制药的业绩下滑产生对冲。数据显示,2018年集采以来公司进入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仿制药共28个品种,其中中选18个品种,平均降价幅度72.6%。此外,2020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6个药品,报告期内销售收入环比下滑57%。
恒瑞医药方面清晰认识到,未来仿制药的营收将继续萎缩,更大的筹码应该放在创新药的研发及国际化发展战略上。
史立臣认为,与集采相比,药审新规对恒瑞的挑战更大。“过去恒瑞太多研发项目属于me-too类,它现在应该把在研项目往me-better方向调整,当然能做到first-in-class就更好了。”史立臣认为,这几个阶段的研发难度是呈指数增长的。
因此,持续的研发投入成为恒瑞走在众多药企之前的利器。半年报显示,恒瑞医药上半年研发投入25.81亿元,同比增长38.48%,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19.41%,创历史新高。
据业内人士透露,前期恒瑞医药内部已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研发队伍进行“减员”。史立臣认为此举确实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其费尽力气研发仿制药,最后的产品却因为没有市场竞争力或者进入集采而出现亏损,不如从一开始就叫停,专注创新药的研发。”在他看来,这是当下众药企面对药审新规的新出路。
过去靠“me-too”仿制药打开市场的药企龙头,如今如何以创新转型应对药审新规的到来,恒瑞医药备受同行业关注。
猛攻海外市场
在2020年度业绩汇报会上,前任董事长周云曙表示,2021年公司将继续加大国际化战略实施力度,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奥一新闻记者从恒瑞医药方面相关人士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继续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海外研发支出6.43亿元,打造国际化临床研发团队、布局创新药物国际临床试验的步伐不断加速。
报告显示,恒瑞在美国、欧洲等地建立了136人的海外研发团队。报告期内,共推进开展23项国际临床试验,其中国际多中心Ⅲ期项目7项,并有10余项研究处于准备阶段,共启动86家海外中心。
从研发成果看,恒瑞上半年获得了3项美国FDA 临床批件:氟唑帕利胶囊联合醋酸阿比特龙片和泼尼松片(AA-P)对比安慰剂联合AA-P一线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治疗晚期实体瘤的多队列、开放Ⅱ期研究,以及评估HR17031注射液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耐受性的I期研究。
主力产品卡瑞利珠单抗,则为恒瑞带来首个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已完成海外入组,并启动了美国FDA BLA/ NDA递交前的准备工作。基于此研究,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适应症获得FDA孤儿药资格,有望在后续研发及商业化开展等方面享受一定的政策支持,使其海外上市目标再近一步。
恒瑞医药在半年报里表示:“根据创新和国际化战略发展需要,恒瑞正围绕‘精兵简政、资源整合、加强管理、提质增效’十六字方针,推进运营改革,加速转型升级。可见,处于调整期的恒瑞医药正打出加码研发、管线调整、运营改革的组合拳。市值超3000亿的药企龙头将如何打造转型行业范本,市场对其仍然抱有期待。
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编辑:林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