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丨“流量明星”岂能没有正能量

南方都市报APP • 要闻
转载2021-08-20 20:22

近一段时间以来,娱乐圈乱象愈演愈烈,从郑爽到吴亦凡再到张哲瀚,一些所谓的“流量明星”接二连三地“塌房”,不断突破社会道德底线甚至法律红线,引发此起彼伏“德不配位”的批评之声,不仅给整个演艺行业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更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

需警惕的是,“流量明星”及其背后的资本热衷于打造和经营饭圈文化,鼓动诱惑年轻人不计代价地为爱豆打CALL,收割注意力经济,灌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至上等不良观念,误导青少年价值观。在此背景下,控评、屠版、互撕、人肉等各种炒作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不断滋生和助长网络暴力,污染网络生态,荼毒年轻受众,让“饭圈”一步步走向“怪圈”。

探究背后成因,在流量经济、资本运作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这些年来,一批有颜值无演技、有人气无作品的年轻偶像暴得大名,他们往往台词不过关,打戏靠替身,近景用抠图,却挟“流量”博天价合约,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承载了远超于能力范围的镁光灯,并挤压了实力派艺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劣币驱除良币”的隐患日益显露。

777x493_6f78f5e6072b030b.jpg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许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