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普华永道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中国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TMT)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数据。2021年上半年内地TMT企业IPO数量较2020年下半年的109起有所下降,共计78起,融资总额约人民币2138亿元。其中,于香港上市的快手科技(融资额为483亿港币)为2021年上半年最大的内地TMT企业IPO。
各大板块分析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香港及海外资本市场成为内地TMT企业的主要上市选择地,44%的内地TMT企业选择在香港及海外上市,共计34家,获得约人民币1758亿元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82%,其中在香港完成二次上市的包括百度、携程、哔哩哔哩、汽车之家等。另有28%和22%的内地TMT企业分别选择在科创板和深圳创业板上市。
携程在香港二次上市,新华社照片
普华永道中国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合伙人陈建孝表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内地TMT公司在国内科创板及创业板上市的势头有所放缓。而受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以及中概股回归香港资本市场的驱动,中国内地TMT公司在全球资本市场依然保持了非常活跃的表现。”
中国TMT企业2019Q3-2021Q2融资额变化,图片来源:普华永道(下同)
快手、百度、滴滴拉高香港、海外上市企业平均收入
通过分析关键财务数据可以看出,2021年上半年,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IPO共32起,占比41%;软件与服务行业44起,占比56%;媒体行业2起,占比3%。于香港及海外上市的快手、百度及滴滴收入规模远超同期上市的其他企业,不仅拉高了软件与服务类上市企业的平均收入,也拉高了香港及海外上市企业的平均收入。
由于中国香港及海外市场对尚未盈利的企业带亏损上市接受度较高,2021年上半年于香港及海外上市的34家TMT企业中共有18家处于亏损状态。尤其快手及滴滴亏损情况远超同期上市的其他企业,导致香港及海外上市企业处于平均净亏损状态。
除科创板上市TMT企业外,A股上市TMT企业的平均市盈率在2021年6月底较之前期间有所下滑。A股TMT公司平均市盈率自2020年12月31日的49倍,降至2021年6月30日的44倍,但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互联网行业逻辑重构,中概股波动或回归基本面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上半年,赴香港二次上市的TMT企业共有4家,总融资额为人民币529亿元,占上半年TMT IPO总融资额的25%。
普华永道全球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主管合伙人周伟然表示:“《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的通过,增加了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同时,国家网信办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发布,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针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信息披露的新要求,将进一步减缓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步伐。中美两国监管机构针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发布的一系列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寻求上市机会,预计2021年下半年香港IPO市场对中概股的吸引力将进一步提升。”
针对外界关心的中概科技股走势低迷的问题,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媒体行业主管合伙人蔡智锋表示,国家对整个行业的调整,或者是反垄断法律的实施,可能会使得某些互联网平台进行一定的布局逻辑的重构。“因为我们现在可能还是希望这些大企业不能挤压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可能越大的企业越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前段时间这些企业受到反垄断相关的调查,导致其会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不确定因素就反映在股价方面,大众可能会采取一种观望的态度。一段时间后,规则明朗,行规法律的框架更加完善,股市的波动也许又会回归它基本面的变动。
科创板、创业板将保持活跃势头
另外,截至2021年6月30日于科创板挂牌上市的企业中,108家TMT行业企业的总融资额为人民币1,793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6.60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57倍。
在创业板方面,自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挂牌上市以来,共有148家企业于创业板上市,总融资额为人民币1,188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8.02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30倍。其中,34家TMT行业企业的总融资额为人民币274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8.06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34倍。
陈建孝表示:“科创板市场制度正在不断细化和完善,科创属性评价的指标也随着《暂行规定》的发布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2021下半年,具备技术先进性的硬科技企业,依然将是科创板上市的焦点。此外,创业板注册制的上市企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容,伴随注册制的细化及落实,创业板注册制的上市发行将保持活跃的势头。同时,随着三大电信运营商即将会师A股,预示着内地市场将为更多大型TMT企业的发展打开一扇窗。”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 实习生 符文馨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