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亮家底:耕地10年减少1.13亿亩,园地林地增多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1-08-26 20:03

我国土地资源“家底”如何?8月26日上午,自然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主要数据成果。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19.179亿亩,园地3亿亩,林地42.6亿亩,草地39.67亿亩,湿地3.5亿亩,建设用地6.13亿亩。

微信图片_20210826190731.jpg

2018年9月,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三调”历时3年,21.9万调查人员参与,汇集了2.95亿个调查图斑数据,全面查清了全国国土利用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有耕地19.18亿亩, 其中旱地占50.33%,水浇地占25.12%,水田占24.55%;64%的耕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园地3.03亿亩,其中果园占64.60%,66%的园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林地42.62亿亩,其中乔木林地占69.46%。87%的林地分布在年降水量400mm以上地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开展过三次土地调查。

“一调”于1984年5月开始,1997年年底结束。199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我国耕地家底知多少?》对10余年的调查做了梳理。报道披露,当时我国耕地为20亿亩(阶段性数据),比199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多了近6亿亩。

“二调”2007年7月开始,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当时全国有耕地20.31亿亩,林地38.09亿亩,草地43.10亿亩。数据显示,“二调”以来的10年间,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类合计增加2.6亿亩,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同时,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13亿亩。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也关乎14亿人生存问题,如何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8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广华表示,“三调”耕地地类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绿化。他透露,过去10年的地类转换中,既有耕地流向林地、园地的情况,也有林地、园地流向耕地的情况。耕地流向园地等农用地中,有的破坏了耕作层,有的没有破坏,“三调”专门对此进行了调查标注,全国共有8700多万亩即可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还有1.66亿亩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如果需要,这部分农用地可通过相应措施恢复为耕地,但要付出经济和社会成本。他表示,“只要统筹安排,严格管控,完全可以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杨小旻

设计:林泳希

数据来源:新华社、央视网、北京青年报

编辑:杨小旻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精算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