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信办拟规定:不得利用算法控制热搜,加强推荐页面管理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1-08-27 14:05

8月27日,国家网信办在官方微信账号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规定(征求意见稿)共30条,拟从信息内容管理、不正当竞争、个性化推荐、未成年人防沉迷等方面作出约束。其中,提出11个“不得”,拟对利用算法诱导用户高额消费、操纵榜单、控制热搜、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等多项行为作出禁止性要求。

加强算法推荐页面生态管理

规定(征求意见稿)特别提到了加强信息内容管理,并提出了引领性的操作规范:如健全识别违法和不良信息的特征库;定期审核、评估、验证算法模型;加强用户模型和用户标签管理等。

此外,南都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研究中心观察到,关于“版面页面生态管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也曾提到“鼓励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坚持主流价值导向,优化信息推荐机制,加强版面页面生态管理”。

而在规定(征求意见稿)中,首次以“应当”二字要求加强“算法推荐服务版面页面生态管理”,并作出要求:在首页首屏、热搜、精选、榜单类、弹窗等重点环节积极呈现符合主流价值导向的信息内容。从“鼓励”到“应当”,释放了对平台正向内容引导要求的信号,而对平台“推荐内容”的监管也将进一步强化。

不得利用算法控制热搜

不得利用算法“操纵榜单”“控制热搜”“过度推荐”是此次规定(征求意见稿)的一大亮点。

第十三条拟规定,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算法屏蔽信息、过度推荐、操纵榜单或者检索结果排序、控制热搜或者精选等干预信息呈现,实施自我优待、不正当竞争、影响网络舆论或者规避监管。

而在8月23日,新浪微博官方曾发布公告,首次透露热搜规则。新浪方面还表示,公布热搜规则的原因,是“为消除疑惑,澄清‘花钱撤热搜’、‘花钱压热搜’等不实传言”。

此外,规定(征求意见稿)第十三条还一一点名当下网络平台上的不正当行为,如利用算法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虚假点赞、评论、转发、网页导航;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屏蔽信息等。以针对性、精细化的管理要求,践行着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发展性”,体现了“治理”背后的价值取向。

不得诱导未成年用户沉迷网络

针对未成年人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第十六条提及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相关责任。

如,对于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平台,应通过开发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模式、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服务等方式,便利未成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内容。  

再如,拟规定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用户推送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内容,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而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曾就应用商店青少年关联词搜索进行测评,就发现了不少算法引发的隐患。如在10家手机应用商店以“学习”“教育”“儿童”“学生”等多个与“青少年”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其中7家匹配了不相关的App,不仅有同城交友、伪装学习App,有的还推荐曾挑战监管底线的借贷软件等。点击查看

规范“个性推荐”“杀熟”行为

针对“个性广告推荐”,继《个人信息保护法》对“自动化决策”加以限定后,规定(征求意见稿)再次从算法角度重申,如应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以及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此外,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选择、修改或者删除用于算法推荐服务的用户标签的功能。

而针对“大数据杀熟”,规定(征求意见稿)作出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应当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这在此前出台的《电子商务法》《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中亦有提及。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研究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张雨亭

编辑:张雨亭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网络内容生态治理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