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或将不再“困在系统里”。
8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其官网就《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建立完善相关算法,履行劳动者权益保障义务。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也密集发声,要求优化算法规则,不得通过算法等手段侵害劳动者的正当权益。
8月22日,外卖骑手在郑州市花园路上冒雨骑行。当日,郑州市迎来新一轮强降雨。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规范:多部门要求优化算法规则,不得侵害劳动者权益
27日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共三十条,其中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劳动者提供工作调度服务的,应当建立完善平台订单分配、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相关算法,履行劳动者权益保障义务。”
南都记者注意到,上述征求意见稿已是7月以来公布的第三份涉及算法与劳动者权益的文件。此前,已有多个部门密集发声,要求优化算法规则,保障劳动者权益。
7月1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健全制度,补齐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督促企业制定修订平台进入退出、订单分配、计件单价、抽成比例、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充分听取工会或劳动者代表的意见建议,将结果公示并告知劳动者。”
7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对保障外卖送餐员正当权益提出全方位要求。 其中指出,网络餐饮平台及第三方合作单位要合理设定对外卖送餐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优化算法规则,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要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
8月18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市场监管总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司司长庞锦表示,平台应当主动承担起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责任,适当放宽配送时限,不得通过算法等手段侵害劳动者的正当权益。
当晚,央视主播海霞在《主播说联播》中表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口已达2亿人。因存在法律空白,他们的权益保障一时陷入“裸奔”困境;如何让其摆脱“被技术控制”的模式,成为难点。“外卖小哥和网约车司机,不该被困在系统里,被绑在算法上,活在抽成中。规范平台企业用工行为,才能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8月5日,一名外卖员在厦门市集美区杏林西路一处积水路段行进。当日,受今年第9号台风“卢碧”影响,厦门出现强降雨天气,造成部分地区积水严重。新华社发(曾德猛 摄)
背后:算法驱动下骑手“困在系统里”,都怕平台超时罚款
2020年9月,一篇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刷屏。文章称,算法驱动下的“实时配送系统”不断压缩外卖骑手配送时间,骑手为完成订单而加速奔命,各种安全事故频发。
南都此前报道,对于骑手而言,配送时间是条红线,超时意味着罚款、客诉或差评,意味着几单都白跑。高压之下,不少骑手被迫选择铤而走险。南都民调中心今年2月发起的一项针对外卖骑手行业现状的问卷调查显示,78.47%的受访骑手承认自己有过闯红灯、逆行等违反交规的行为,其中甚至有21.5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经常违反交规。违反过交通规则的受访骑手中,73.53%表示自己之所以违反交通规则,是因为订单即将超时,不得不提速。
一位蜂鸟众包骑手告诉南都记者,为了赶时间,“即使遇到小车祸,骑手也不会太在意,爬起来继续送就完了。”另一位美团专送骑手告诉南都记者,平台有规定,恶劣天气专送骑手必须出勤,否则按旷工计。“超时扣钱,超时了来个顾客投诉,少则扣50元,动辄500元罚款。”
算法如何与骑手“和解”?此前,饿了么曾回应称,将新增“我愿意多等5/10分钟”功能,被指“甩锅”消费者。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分析指出,舆论认为解决“系统之困”需要平台优化技术和算法,也需要多方共同协商。“大规模压缩外卖配送时间,肇始于外卖平台为控制成本、提升效率,而对骑手采取的压榨式绩效考核,作为规则的制定方、服务费的收取方以及外卖骑手的直接或间接雇佣方,外卖平台不反思自身的经营模式,却反而呼吁消费者让步,有‘踢皮球’之嫌。”
采写:南都记者 刘苗
编辑:刘苗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互联网平台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