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到英美的书香遗韵:学者李军的推荐书单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08-29 11:04

□ 李军


李军,学者,江苏苏州人,苏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毕业。2011年进入苏州博物馆工作。主攻方向为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目录学、明清文献研究等。先后主持策划“木石缥缃——苏州博物馆藏古籍碑拓特展” “清代藏家”系列等特展。近年著有《访古与传古——吴大澂的金石生活考论》《秋山集》《春水集》《佣书读画录》等。

李军对明清以来的艺术、文史研考很深,精本学,娴于掌故,其考辨文章亦极见功力。他是《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的长期作者。


顾颉刚全集补遗.jpg

《顾颉刚全集补遗》

顾潮整理,中华书局2021年4月,58.00元。

距离《顾颉刚全集》出十年之后,顾潮集腋成裘,将近年新获的材料整理为《补遗》一册,按全集顺序排列,文存、书信两部分篇幅占大半。尤其书信中大宗如致罗香林、罗根泽、王云五、王树民等,于研究顾氏学行,甚有裨益。近二三十年来,伴随出业的繁荣,一度名家“全集”层出不穷,且有不断修订再之势,真是灾梨祸枣之举。“全集”自然不全,倘都能仿照此例,编印补遗,读者当赞其便利。


吴湖帆与周炼霞.jpg

《吴湖帆与周炼霞》

刘聪著,中华书局2021年1月,68.00元。

吴湖帆本人的一生早已是传奇,他的爱情生活更是好事者关注的重点。吴氏与原配潘静淑、续弦顾抱真的爱情,大多经过他的粉饰,如坠迷雾中。晚年他与周炼霞的暧昧关系,经陈巨来等的夸张渲染,为人熟知。不过,吴、周二人的交往真实过程,惜乎有点“文献不足征”的尴尬。近年周炼霞旧物被后人陆续售出,刘聪兄从研究周炼霞起步,利用最近新出的材料,陆续写出考证文章,刊于报头,本书即是各稿修订后的结集。从周炼霞研究角度看,所可谓开了新局面,至于吴湖帆方面,仅就其《佞宋词痕》本的考察看,用力最深,所得也最值得称道。惟见此书者,不免联想到风月之事,倒也无可厚非。如果说此书其实无关风月,你们会信吗?


瓦猫.jpg

《瓦猫》

亮著,人民文学出社2021年2月,59.00元。

我久不读小说,因早年在校读古籍本学,对修书人比较感兴趣,故寻来一看。《瓦猫》是全书的第三篇,篇幅最长,记作者云南之行的偶遇,带出一段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是为西南篇。江南篇从香港的古书修复师,写到南京的故人,岭南篇则以理发师为主角,写香港的旧风物。三个故事明显带有南方的气息,除作者葛亮的自身经历与家世背景外,不时能感受到香港这座陈旧而依然风情万种的城市在文字间呼吸,岁月仿佛依然定格在上个世纪。虽说写的是匠人,其实还是记录近百年来历史、文化衍变之迹,赞许恋旧与坚守的同时,不可缺少地融入了爱恨与生离死别,生气淋漓。小说较之学院派的研究论著,文化启蒙更易且传播广泛,是其优势。


伦敦猎书客.jpg

《伦敦猎书客》

(英)威廉·罗伯茨著,于睿寅译,商务印书馆2020年10月,56.00元。


猎书人的假日.jpg

《猎书人的假日》

(美)罗森巴哈著,顾真译,商务印书馆2020年9月,45.00元。


商务印书馆新出的“小书虫系列”,是现今难得一见的小开本、口袋书,优势在篇幅不大、体积小,方便随身携带,丛书第一辑共五种,我均是在坐地铁通勤时读完的。英国人的《伦敦猎书客》行文,较之美国人的《猎书人的假日》要克制。同样是搜罗珍本的书虫,与中国清民初的藏书家相比,英美的猎书客、猎书人这个群体,文字记录中对于书的追逐与流通情况,更为鲜活生动。尽管中国的藏书题跋中也有对得书、失书的回忆,大多寥寥数语,实际上令人产生共鸣的,却往往在书外。读到《窃书者、借书者与竞价者》《“女人与对书的畏惧”》等篇章,不免让人心中暗笑,有种正好在痒处挠一下的喜悦。


800x800_604b53f731af6.jpg

扫描二维码,使用“南都书单”小程序,了解更多好书。

编辑:刘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