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治理需要从资本源头抓起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1-08-27 23:31

据国家网信办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央网信办秘书局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通知指出,为进一步加大“饭圈”乱象治理力度,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重拳出击解决“饭圈”乱象问题,通知明确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严禁呈现互撕信息,不得诱导粉丝消费等多项举措。

近来少数明星艺人的悖德违法乃至犯罪行为时有发生,明星艺人与粉丝们的关系形态发生的变化,让人们的关注视野从娱乐圈转向“饭圈”。所谓饭圈,即因某位明星而集结和行动的有组织的网络社群。起初粉丝追星只是单纯对偶像外貌、表演的一种崇拜或模仿。但在互联网时代,追星已经变成了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投入的集体行动。

pic_882409

资料图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流量即是金钱,流量在哪,资本就追逐而去。所以,作为舶来品的饭圈文化,还未来得及在中国大地扎根,就被资本所裹挟,在网络的世界中一路狂奔。无论是平台、粉丝还是偶像本身,只要能做出数据,营造流量,资本就会无底线的支持,以至饭圈接二连三上演荒唐的戏码,成为网络空间中的一股浊流。

因为唯流量论英雄,各大社交平台相继推出“明星势力榜”“超话”等排名机制,刻意营造话题,鼓励诱导粉丝为自己的偶像砸钱打榜,制造流量,饭圈粉丝之间因此也存在着经久不息的互撕骂战、造谣攻击侵犯隐私。且为了“上下一心”、形成合力,饭圈组织内部往往会统一集资用于刷榜,可能引发“粉头”(粉丝组织的带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针对饭圈乱象,国家网信办开展清朗饭圈整治行动以来,围绕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粉丝社群、互动评论等重点环节,深入开展整治“饭圈”乱象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治理还要注意从造星造势的资本源头抓起。饭圈乱象的背后是庞大的偶像产业和粉丝经济,有着一条围绕着“流量”而打造的完整产业链。一些明星不是因为出色的唱功或演技而成功,而是被资本打造而成。逐利是资本的本性,资本打造顶流明星只是为了攫取利益。他们可以通过砸钱、砸资源、买热搜,让一个毫无特长、碌碌无名的普通人成为明星,即便他毫无作品和口碑基础,也可以在流量的加持下“红得发紫”。一旦明星出现道德甚至法律问题,只要他还有流量,还有粉丝基础,还有商业价值,资本就会无节制地公关、“洗白”。

回顾吴亦凡事件,吴早已不是第一次曝出性侵丑闻,但因为其商业价值和影视资源,其背后的团队、资本和平台此前便通过各种公关手段将舆论热度压下来,安抚粉丝,试图让吴全身而退。而一旦遭到“实锤”或者拘捕,失去了流量与商业价值,资本便会迅速从他身上撤离。

偶像产业要想跳出饭圈消费和流量变现的模式黑洞,必须接受引导和监管,走健康、有序、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道路。一方面,要切断资本市场与粉丝群体间的利益链。偶像产业的资本方想方设法下沉到粉丝群体中,实现从造星到控粉到扩流再到收割的资本闭环,以规避投资风险、扩大逐利空间。

未来的偶像产业必须加强对资本的监管,严禁不良资本、灰色产业下水搅局,尤其需要对明星周边、社交平台以及粉头等实施管控,切断产业链上下两端的利益传输带,保护产业链底端的粉丝利益,引导理性追星。

另一方面,应及时重构明星偶像的价值衡量机制。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明星偶像不再以业务能力和艺德修养论长短,只有流量才能让他们变现。而资本参与到了从偶像选拔、节目制作、IP版权、影视创作,直到播出渠道、商业渠道的全部环节,实现了一条龙式的流量变现。只有减少资本的参与度,建立“内容为本”的评价机制,让艺术回归初心,才能在源头上营造清朗、阳光、健康的追星生态。(孙鉴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何起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