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三年磨一剑,专家指周期太长:政策红利期或已过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1-09-01 20:33

小米终于成立汽车公司了,年轻人的第一台汽车终于要来了吗?

9月1日上午,小米CEO雷军在微博上公布,小米汽车正式完成了工商注册,公司名: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 10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亲自出任法人代表。

图片1.png

在其微博下,不少“米粉”留言欢呼:“年轻人的第一台汽车终于要来了”“太期待了”“欢迎小米汽车新同学!”

2560x364_612f6a5df115e.png

583x63_612f6a5999043.png

593x56_612f6a5945016.png

小米官方发文称,宣布造车决定以来的5个月里,小米汽车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调研和产业链考察,调研访谈2000多次,拜访并深度沟通交流了10多家业内同行和几十家产业合作伙伴,同时紧锣密鼓地推进汽车的产品定义和团队搭建。截至目前,小米已经收到了超过2万份简历,经过精挑细选,已经组建起了约300人的团队。

然而,作为后来者,刚成立汽车公司的小米,拿什么去跟早已入局的BAT、华为等互联网巨头以及新势力车企去比拼?雷军曾表示,“小米汽车有可能会在三年后面世”,技术日新月异的汽车市场,又是否能等待小米这么长的时间呢?

拿什么跟互联网巨头比拼?

专家认为前景不能太过乐观

目前,腾讯、阿里、百度、华为等互联网巨头都早已以不同的方式陆续进军汽车领域。其中,华为入局电动汽车的定位清晰,并不直接参与整车制造,而是以自身优势所在的软硬解决方案为整车赋能,聚焦 ICT 技术,做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百度、阿里则选择与传统车企合作造车,推出新品牌,比如今年1月份百度宣布与吉利合作,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而吉利则扮演代工厂的角色;更早之前,阿里也宣布与上汽联手,合资建立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智己”,不仅涉及技术,更涉及股权的合作。

相对而言,小米入局造车的时间较晚,华为、百度、阿里在电动车领域的布局时间更早,经验相对更为成熟。作为后来者,小米拿什么来追赶这些互联网巨头呢?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对奥一新闻记者表示,与其他跨界造车的互联网巨头相比,作为知名的手机品牌,小米的优势在于拥有许多用户和忠实粉丝,相当于自带流量,可以将原有的手机用户转化为汽车用户。此外,多年互联网代工的运营管理经验、资金雄厚,这些也是小米造车的优势。

华西证券认为,小米依托自身在互联网科技深耕多年的积累,软件实力有足够保障;但小米在硬件系统方面,尤其是三电系统,小米的积累不足,是最薄弱的环节。

作为刚成立公司的小米汽车,目前公司的确切选址、品牌名称都还没有发布,同时未公布的还有新车定位、技术亮点、生产模式等。而造车行业的竞争激烈,且造车本身是一项极其复杂且庞大的工程,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张翔认为小米的造车前景并不能太过乐观。

三年后才能交付?

或错过政策红利期

作为“米粉”,都比较期待小米能够尽快生产出属于年轻人的第一台车,此前,雷军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做一辆车的周期比较长,小米最快也要三年才能做出一款电动汽车产品。然而,业内不少声音认为,市场留给小米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首先,在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红利上,三年后的小米不一定能赶得上这趟车。2021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政策规定,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价格在30万元以下,续航在30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乘用车可以享受补贴。

那么,小米能够赶得上政策红利期吗?“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是到2022年,但到了2023年以后的补贴政策不好说了。小米还是得快点把车造出来,不然会错过政策的红利期。”张翔分析称,新能源汽车有个窗口期,将来如果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了,那么小米就不能享受到政策的红利,导致后期的造车成本比其他车企要高。

此外,其他入局造车的互联网巨头同样不缺钱,入局更早、进展速度也快。如百度公司自2020年12月宣布造车后,频频传出新动作,不到一个月与吉利合资成立集度汽车,3月正式注册公司,4月宣布2022年可推出首款车型,半年内便发布了首款量产车型的油泥模型。相比起来,小米造车的脚步则慢了许多。

以造手机的模式造车

小米能否切入赛道?

为加速实现造车蓝图,小米的打法略显简单而粗暴——投资,不断地投资。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4年小米就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其后5年内,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先后投资了一次蔚来汽车,两次投资小鹏汽车;2020年小米又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的B轮融资。

近三个月来,小米密集投资了多家汽车领域企业。纵目科技完成D++轮融资,几何伙伴完成总额近4亿元的Pre-A系列轮融资,领投机构为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禾赛科技完成超3亿美元D轮融资,智慧互通(爱泊车)宣布获得小米集团的战略投资。8月,小米集团宣布以约7737万美元的资金收购自动驾驶公司深动科技(DeepMotion)。这些项目涉及了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人工智能等领域。

目前,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一般都采用自建工厂、收购车企和找车企代工这几种模式。而小米汽车具体的生产模式如何,至今还未公布。张翔分析称,通过投资或者收购车企的方式去造车,也能让小米造车提速。作为竞争对手,上汽、广汽这些大车企不太可能会给小米代工,因此可以找二三线品牌的车企进行代工。

可以看出,小米正在用类似当年的手机模式去造车,广泛投资,扩大版图,构建生态链。但是,用“手机供应链模式”去造车,小米能够成功吗?张翔认为,小米汽车只需要把汽车的设计、软件生态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等核心业务掌握在手中,而将车身、底盘等低利润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这样将可以加快造车的进度,也将成为小米汽车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此,头豹研究院也分析指出,尽管小米已布局多条消费电子业务线,如手机、家电、音箱等,拥有完善的消费电子供应链,但造车与消费电子业务相比,在产品性能要求、产品生命周期、测试复杂度、产业链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造车的设计、制造复杂程度远高于消费电子业务,因此完善的消费电子供应链对小米造车的帮助较小。现阶段,小米尚未搭建自有汽车供应链,如何快速与汽车产业融合、形成完善的生产及供应链体系为小米当前最大的难题。

奥一新闻记者 卢若情 冯潇慧

编辑:卢若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